中国客车信息网 >> 市场分析 >> 新闻正文
各路专家话说"十一五"客车发展新轮廓
文章来源: 陈静仪 发布日期: 2005年11月24日
分享按钮

   “十五”期间,中国客车进入了黄金发展期。然而发展之后,也就是未来5年,中国客车将怎么走?会受到什么样的制约?国家的大政方针将会对客车行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11月12日,在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主办的2005年中国客车学术年会上,各路专家学者对客车业未来的发展各抒己见。

    从“要想富先修路”的基本需求,到今天以都市经济圈为中心的“半日生活圈”等新词汇,道路延伸所带来的“车水马龙”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增添了许多新元素,中国客车也正是在这些新的元素中发展。

    “2010年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要达到5.5万公里以上,国家高速公路网总体上将实现‘东网、中联、西通’的目标——东部地区基本形成高速公路网;中部地区实现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西部地区实现内引外联、通江达海,建成西部开发八条省际公路通道。”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前交通部副部长李居昌为我们描绘出新的高速公路建设蓝图。

    如果说前几年客车的发展,得益于高速公路网络所带来的公路客车市场火爆。那么,未来5年,在国家高度重视和政策倾斜下出现的农村公路网,是否也会给客车生产企业带来新的增长机遇?

    交通部公路规划院刘丽梅主任说:“‘十一五’期间,国家将改扩建县乡公路90万公里,新增县乡公路40万公里。其中,东部地区中央投资100亿元,建成农村油路10万公里;中部地区中央投资430亿元,建设通村油路30万公里;西部地区中央投资470亿元,建设通乡油路11万公里。”

    农村公路建设必将改变农民的出行方式。据介绍,2004年,中国农村123个乡镇和11200多个行政村通了公路。为此,全年新增农村客运班车8500多辆。

    “十一五”期间,农村客车的需求会有大幅增长,这是肯定可以作出的判断。与此判断相同的还有城市公交车。建设部城市车辆专家委员会主任李世豪预测,近一两年,城市公交车会成为国内大中型客车产品的主导车型和市场新增长点。目前,公交车已占全国客车市场的43%,到“十一五”末期,我国城市公交车的保有量将超过45万辆。而近期,国务院转发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通知,将迎来城市公交车发展的新高峰。

    但是,有机遇,肯定也会有挑战。公交车将面临怎样的挑战?李世豪对此的看法是,城市公交车的发展不能只是量的增长,城市公交车要融入节约型社会。节约型社会需要发展节能环保型客车。为此,要编制《城市客车百公里油耗值测定方法》,要制定节能环保型客车技术标准(建设部标准)。

    对环保型汽车的要求,国家环保总局最有发言权。会上,国家环保总局新车环保申报办公室主任倪红,对下一步国家针对环保型汽车将采取哪些措施进行了阐述。她说:“国家环保总局将采取型式核准、生产一致性检验、在用车符合性检验等措施,来保证新车和发动机达到环保标准。对一致性生产好的企业,环保总局将采取免检优惠政策;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机动车,将通过制定和实施机动车环保召回制度予以召回,保证新生产的客车环保达标。”

    倪红还透露,与环保车辆有关的低燃硫计划实施时间表,很快将会公布。《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监督管理条例》现正在制定中。中国要在2010年,与国际排放控制水平接轨。

    中国不仅要向国际标准靠拢,更要向世界客车制造中心迈进。要成为世界客车制造中心,光有世界上最大的产量还不行,还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提升中国客车国际竞争力的途径在哪里?中国汽车报社首席观察员杜芳慈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他说:“从产业结构看,我国客车、改装车应具备国际竞争力,且中国的客车已具有了国际竞争力的表现。但是,中国客车在发展中还存在着缺陷。比如,技术开发的难点、主要总成间的匹配开发、销售服务体系一体化以及受知识产权保护限制等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解决,将制约中国客车的发展。从国外客车成功的经验看,有竞争力的企业都是以汽车集团为主体,以卡车的规模为基础发展的模式。”

    由于“中国的客车行业还需提高管理水平。所以,客车生产企业还应努力靠自己的力量提高底盘开发能力,完善试验手段,建立现代化营销服务体系。而不少汽车大集团虽将客车产品纳入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但在车身设计和客车营销能力上,仍存在明显不足。”出于对中国客车企业和卡车企业拥有的资源优势可以互补的考虑,杜芳慈建议:“独立的客车企业、汽车大集团两方面应坐下来,共同讨论我国客车行业发展战略,以期达到双赢的目的。”

(值班编辑:吴奇)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