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至13日,由中国客车学会主办的“2005年度中国客车学术年会”在广州召开,会议除了得到全国各客车厂积极响应、参加人数再创近年新高外,最引人注目的是与会的领导和专家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为当前正处在发展十字路口的中国客车业出谋划策。
通过十几年的努力,中国客车已今非昔比,无论在品质上还是在造型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我国不但能够生产质量可靠、外观新颖、价格适中的客车满足日益增长的公路客运需要,还将物美价廉的客车产品出口到国外参与一些国际竞争。
中国客车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今后将如何发展?如何进一步缩短与国际一流客车企业的差距?如何在发展中解决中国客车业深层次的问题?这是我国客车业目前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而这次客车学术年会正是在这些问题上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讨。
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李居昌提出,客车厂应调整客车产品结构,适应客运市场发展的需要。他认为,今后的客车产品要为推进城际间旅客运输快速化的建设;加快发展和全面提升高速公路超长途旅客运输水平;提高农村公路旅客运输的广度和深度、适应城镇化发展战略;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积极推进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政策和售后服务的更高要求服务。
李居昌理事长还建议,客车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客车的国际竞争力,加强产品出口,开拓国际市场。他还建议各客车厂积极发展节能型和环保型客车,为建设绿色交通、环保国家作出贡献。
国资委杨振声处长从中国客车与国外合资合作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客车业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杨处长认为,中国客车已开始与国外最先进的客车厂合资或合作,并取得了四项成绩,一是取得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二是培养了一批技术、管理、生产人员;三是生产出了比较先进的产品,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四是客车企业取得了经济效益。正是由于有这样的成绩,所以中国客车业发展还是很快的,也抵御了入世对客车业的冲击。
但是和中国汽车其他行业一样,客车业也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不够的问题,相比日本、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他们也是从汽车先进国家引进技术,然后消化,但是在消化后他们就能够自主创新了。而我们引进、消化,然后是再引进、再消化,就是缺少自主创新,这一点客车厂应该向我们的航天工业好好学习。
长安大学陈荫三教授认为,说中国客车与人们的要求有差距,并不是说我们的客车和国外客车有什么差距,而是客车产品与市场的要求有差距。因此他认为,空洞地讨论中国客车与世界客车的差距是没有意义的,重要的是我们的客车要满足不断发展的客运市场的要求。同时他提醒客车厂,高速公路的发展主要是为个性化出行提供方便,因此我们的公路客运将受到铁路发展和个性化出行发展的双重挤压,客车业的发展也会因此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