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广州现场] 11月12日,在广州举行的2005年中国客车学术年会上,中国汽车报首席记者杜芳慈作了题为《寻找中国客车国际竞争力的途径》的主题报告。
杜芳慈在报告中先介绍了国外客车的发展模式。国外客车的发展以汽车集团为主体,欧洲如奔驰、沃尔沃、曼等,日本如五十铃、日野等,韩国为现代、大宇等。国外客车企业通常都是以卡车为规模基础。杜芳慈说,中国客车行业发展模式和国外客车的发展模式差别很大。中国客车是以不依附汽车集团为主,以社会化总成为配套体系。
杜芳慈在报告中还列举了我国目前对对客车发展的一些观点。比如认为客车属小批量、多品种行业,而大汽车集团适合规模化生产和管理,大汽车集团机制庞大,组织结构复杂,市场反应不灵活,但大集团有很高的战略意识,较强的管理水平,具有长远发展优势,大集团有很高的战略意识,较强的管理水平,具有长远发展优势,客车底盘的高技术决定其设计投资的费用巨大,大集团在客车底盘开发上具有优势。
杜芳慈在报告中建议,我国大汽车集团应重视客车制造,将其纳为主业,解决车身设计和客车营销的不足,并研究中国客车行业和大型汽车集团(尤其是卡车集团)具有优势、劣势互补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