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客车人物 >> 新闻正文
国家国资委杨振声:客车“十五”技术引进回顾
文章来源: 中国客车信息网 许陆锋 发布日期: 2005年11月13日
分享按钮

    [中国客车信息网广州现场] 11月12日,在广州举行的2005年中国客车学术年会上,国家国资委杨振声作了题为《客车“十五”回顾》报告,重点回顾了我国客车业近20年来与海外客车企业进行的合资合作。

    杨振声说,我国客车业早在1982年就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1982年沈飞公司引进日本富士重工的客车技术,从而拉开了我国于海外客车企业合作的序幕。随后,1985年,北方客车公司引进德国尼奥普兰客车技术;1988年厦门汽车联合港资公司等四家企业成立厦门金龙客车公司;1993年安徽淝合客车公司(现安凯公司)引进德国凯斯鲍尔客车技术;1994年西飞与沃尔沃客车公司合资成立西沃客车公司,桂林客车公司与韩国大宇合资成立桂林大宇客车公司;1997年扬州亚星与奔驰成立合资公司;1999年沈飞与日野成立合资公司;2000年中通引进荷兰BOVA客车技术;2001年宇通与德国MAN合资成立猛狮客车公司,广州客车公司与日本五十铃成立合资公司。

    杨振声还说,除了上述比较正规的客车技术引进及合资项目外,在过去的20年间我国客车企业还进行了包括黑龙江客车厂与日野的合资,延边客车厂引进现代的客车技术,重庆客车厂和香港一家贸易行成立合资公司,天津客车装配厂与西班牙IRIZAR公司成立合资公司。

    由于亲身参与了众多客车企业的对外合作过程,杨振声还在报告中披露了一些我国客车业在对外合作中的一些失败案例。杨振声说,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末期,丹东黄海客车也曾经积极的寻求海外合作伙伴,在与多家企业马拉松式的谈判后,终于1997年和新加坡八达(音)公司签署了合资协议,结果这个漫长谈判谈来的结果由于当时的东南亚金融风暴,导致新加坡八达(音)公司处境急转直下,最后被迫向黄海致函说明公司已经无力启动这个合资项目。黄海客车的这次前后长达10年的对外合作之路因为“运气不佳”流产。

    除了黄海客车的这个失败案例之外,杨振声还透露了英国丹尼斯客车公司曾经与我国一家客车企业合作流产的内幕。杨振声说,就在该技术引进项目快接近尾声的时候,英国丹尼斯客车公司老总因为经济问题,导致丹尼斯客车公司公司最后被英国五月花(MayFlower)客车公司兼并,技术引进项目无果而终。

   杨振声说,虽然我们与绝大部分世界一流的客车企业都有了技术合作,但我国的这些合资公司目前都没有壮大,可谓困难重重。这是目前客车合资企业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杨振声随后也表示,虽然面临严峻的困难,但是我国客车企业通过与世界一流的客车厂商的技术合作,为我国客车技术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值班编辑:吴奇)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