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动态信息 >> 新闻正文
电动巴士面临"下岗" 运营单位称综合成本太高
文章来源: 南方都市报 秦鸿雁 雷飞波 发布日期: 2005年11月10日
分享按钮

    挂着11路牌子的“零污染”电动巴士在深圳街头已经运行10多天了,但这种不畏油荒、没有尾气污染且让乘客觉得坐着舒服的电动巴士正面临被退回厂家的命运,据运营单位的有关负责人说,因为成本问题,企业宁愿选择普通巴士。

    11路公交线上试运营

    昨天(8日)上午11点,记者在11路车总站看到电动巴士,外表看来较普通巴士显得豪华一些,车身上写着“绿色环保、纯电动公交车”。据司机李师傅介绍,这台车不喝汽油,不烧天然气,靠电池就可以满街跑。

    电动巴士的设置也和普通巴士不同,座位上多了海绵坐垫空间也较为宽阔。此外电动巴士噪音小、不颠簸。记者还看到,电动巴士的票价仍是1.5元,司机介绍惟一不足的是车辆没有空调,夏天的话恐怕不太适应。目前在11路线路上试运营的电动巴士有两台,每天只跑三趟。

    据悉,这两台电动巴士是高交会期间,交通局、运营单位与厂家搭建意向,在深圳试运营一段时间,运营得不错就留下来,反之电动巴士则会被退还给厂家。

    企业称需政府补贴

    电动巴士运营单位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如果全线引进电动巴士会导致后勤成本升高。他告诉记者,要保证电动巴士的正常运行,首先必须买足够的电池储备,而电池体积较大,1条线路车辆所需的电池需一个很大的场地来储备;其次大量的用电还需建立充电站,以及类似于“加油站”的“电池更换站”,还需要增加后勤人员来看管。

    负责人说,目前山东威海也有两台电动巴士在运营,为鼓励环保,当地政府部门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为了迎奥运,北京明年也将投放2000台类似的环保车,所以深圳政府部门如果给予一定的补贴,企业还是愿意选择电动巴士的。

(值班编辑:吴奇)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