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市场是一个非常脆弱的市场,能够使市场产生波动的因素很多,就今年的情况来看,影响客车市场下滑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政策因素,二是市场环境。下半年,虽然困难仍然很多,但利好消息也不少,客车市场出现恢复性反弹。
宏观经济左右客车市场
2005上半年中国经济十大热点中的第一条是经济适度降温。无论是投资增速、价格涨幅,还是企业利润增速,上半年都在小幅回调。中国经济有望从加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增长期。不过,也有人提醒,目前在关注局部领域投资反弹的同时,应防止汽车、房地产等领域出现大幅下降,避免经济增速回落过大带来问题。年中,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发布报告预计,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速将放缓,第三、第四季度同比分别增长8.6%和8.2%,全年经济同比增长8.8%,比去年回落0.7个百分点。这是国家发改委近期第一次发布经济增速将放缓的观点。
据交通部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公路、水路客货运输继续呈全面快速增长态势,全社会公路、水路旅客运输量同比分别增长3.6%和7.8%,公路旅客运输量完成全社会旅客运输增量的90%以上,运输组织保障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虽然公路旅客运输量在持续增长,但市场的拉动作用将会淹没在宏观环境的影响之中,如果国家宏观经济趋缓,客车市场将不会有太大的起色。
农村客车市场将被激活
目前,交通部安排的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达到了预期目标,交通部在总结过程中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将取得的主要成绩概括为六点:一是农村客运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二是农村客运通达深度得到明显提高,三是农村客运运力得到明显优化,四是农村客运组织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五是农村客运安全形势和市场秩序得到明显好转,六是推动了全国农村客运的发展。从全国农村客运发展的整体形势看,农村客运网络化工作离农民群众的期望和需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公路建设与站场设施、城际干线运输与农村支线运输的发展还很不平衡;农村客运的发展政策环境与消除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问题仍待进一步研究;农村客运站场建设数量不足、投入不够、严重滞后的状况短期内还难以根本解决;农村客运经营主体过度分散、抵御风险能力差的情况依然比较突出;农村客运经营者负担重、效益差、积极性不高的现状还需要认真改观;农村客运车辆车型单一、车况老旧、运输安全隐患多的问题还需要尽快解决。
虽然交通部在今年5月召开了全国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经验推广会,但从工作进度上来看,在全面推广试点经验、实现大面积农村客运网络化的进程中,尚有难题,加上钢材涨价、燃油涨价、消费税、噪声标准和公告管理方面的影响,使农村客车的市场走势遇到了一些阻力。但是,由于党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高于以往任何时期,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客运是落实中央部署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国家主管部门将大力推动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对激活农村客车市场将起到关键性作用。
新规定的实施是希望所在
在2000年至2002年的三年中,道路客运企业资质评定政策使大中型客车市场的平均增幅高达35%以上,是客车行业发展阶段的黄金时期,许多客车企业的成长和壮大都与这一阶段的市场需求快速扩张密切相关。根据国务院的行政审批项目要求,交通部拟将原《客运资质》中关于企业等级标准的内容以交通行业标准的形式发布,并于今年4月发布了《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等级标准》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工作于今年10月结束,标准规定,客运企业等级评定工作由各级道路运输行业协会组织专家委员会评定。同时,为规范道路旅客运输及道路旅客运输站经营活动,维护道路旅客运输市场秩序,保障道路旅客运输安全,保护旅客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交通部已于2005年7月13日正式发布了《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这项政策的实施是客车市场出现反弹的希望所在。
自2003年以来,道路客运企业资质评定工作处于停止状态,但企业的资质变化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老的企业中有不断壮大的,也有因经营不善出现萎缩的,都需要重新界定。另外,三年来,新增加的道路客运企业并未通过资质评定,也需要主管部门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其运输能力、资产规模、车辆条件、经营业绩、安全状况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了道路客运企业经营相应线路的具体条件,对企业所拥有的车辆数量、等级等方面都进行了具体量化,道路客运企业要想经营更好的线路必须增加车辆投入,对客车市场将产生拉动作用。《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从2005年8月1日开始实施,在客车市场目前的低迷状态下,无异于是一线曙光,非常及时,其积极意义十分明显。由于该规定属于行业法规,其执行的效力高于以前实施的道路客运企业资质评定,对于长期规范道路客运市场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