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邯”与“丹丹”这对可爱的卡通形象大使,带着“鹬蚌相争”的典故穿行在现代城市街头;“纸上谈兵”以四格漫画的形式在公交车顶向你提问……如今,在河北省邯郸公交三公司38路车上,成语不再是尘封于典籍的文字,而变成了一场穿梭于城市脉络、可感可触的“移动文化盛宴”。
走进38路“成语文化主题”车厢,形象大使“邯邯”与“丹丹”最为引人注目。他们时而在“完璧归赵”的连环画中身着古装,演绎传奇;时而又在“邯郸学步”的场景里以现代装扮幽默点评。“我们摒弃枯燥的文字解释,采用三到五帧的微型连环画来演绎,就像在看儿时的‘小人书’。”38路车长冯志亮介绍,这种形式直观生动,能瞬间抓住乘客的注意力,让成语故事“活”在眼前。
除了视觉冲击,车厢内还充满有趣的互动设计。座椅背后,“邯邯提问,丹丹回答”的设问趣味十足——“这是什么成语?答案请见后座”。这种前后呼应的设计,激发着无论孩童还是成人一探究竟的兴趣,学习变成了一场主动的探索游戏。
“这公交车会‘说话’!眼睛看连环画,耳朵听广播剧,一不小心就把成语记住了。学习成语一下子变简单了,太酷啦!”乘车的小学生刘嘉阳兴奋地说。为了让体验更立体,车长在车厢内推出了8幕“邯邯丹丹”系列广播剧,循环播放“邯郸学步”“胡服骑射”等故事,让乘客在旅途中“声”临其境,深刻感受邯郸的历史文化底蕴。
同时,风格鲜明的海报点缀在车厢各处:或以夸张的红色渲染“负荆请罪”的戏剧张力,或以深邃的黑色勾勒“黄粱一梦”的哲学意境。这些海报与传统宣传品风格迥异,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用成语蕴含的情感与哲理直击人心。
“我们把公交车打造成一个流动的文化课堂,核心目标就是让成语‘活’起来,变为随手可用的‘文化食粮’,实现更好的传承。”公交38路队长杜旗表示。
从静态图画到动态互动,从无声阅读到有声剧场,38路公交车通过一系列创新,将三千年成语古都与现代城市生活巧妙连接,成为传播城市文化基因的“会说话的博物馆”。冬日暖阳下,一段短途旅程中,每位乘客都不经意间与璀璨的中华文化快乐相拥。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客车信息网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