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将公交驶入风景深处的城市,正在书写交通与文旅共生共荣的新篇章。
11月13日,2025年“我的公交我的城”主题宣传活动走进云南丽江。来自行业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公交企业与新闻媒体的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城市公共交通的高质量发展共绘蓝图,共同触摸新时代交通迭代升级的强劲脉动。

自启动“国家公交都市”创建以来,丽江以“绿色、便捷、多元”为目标,持续完善交通网络,取得显著成效。从文旅公交串联风景,到定制服务精准响应需求,再到雪山轻轨环线提升游览体验……在这一系列举措的推动下,丽江公交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愈发清晰,成效日益凸显。
“公交+文旅”深度融合,丽江模式成为全国典型
丽江将“国家公交都市”创建深度融入城市发展脉络,以“公交+文旅”的创新融合,让公交优先与绿色出行的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市民与游客。
这一创新模式很快获得了国家级认可。2024年9月12日,交通运输部发布2024年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和绿色出行典型案例,丽江市“公交+文旅”融合模式成功入选,成为云南省唯一入选案例。

丽江公交旅游专线
荣誉背后,是丽江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在交通领域的生动实践。丽江多部门协同推进,建成覆盖全市热门景区的公交网络。针对游客集中区域,先后开通9条公交专线,连接玉龙雪山、丽江古城、白沙古镇、束河古镇、宋城千古情、观音峡、拉市海等景区,并根据客流情况灵活延长运营时间,充分满足游客深度体验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的需求。
同时,丽江公交与部分景区合作推出定制公交服务,提供更舒适、便捷的出行选择;组织志愿者在玉龙雪山、丽江古城等客流密集站点维持秩序、协助乘车、推广专线服务,全面提升游客体验,实现了交通运输与旅游产业的互利共赢。
此外,丽江还开通8条通学专线,覆盖金山民族中学、金山中心完小、古城区二中、玉龙县白沙中学等学校,每日投入10辆车、20名驾驶员,全力保障学生通勤安全与便捷。这种既注重普惠性又兼顾精准性的服务模式,体现了丽江公交服务民生的责任担当。
据统计,2025年1月至10月,150万人次乘坐涉旅公交出行,占总公交出行人次的14%。涉旅公交经营收入1705万元,占公交线路经营收入2274万元的75%,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提升。
“绿色+智慧”双翼赋能,打造宜居城市的硬支撑
随着绿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丽江公交加快推进新能源车辆应用。截至2025年10月,丽江市共有公交车429辆,其中新能源车401辆,占比达93.47%,中心城区已全面实现新能源公交运营覆盖。同时,丽江依托本地绿色能源优势,积极拓展氢能应用场景。

丽江公交旅游专线
目前,丽江中心城区已投放1578辆氢能自行车,建成1座加氢站,可满足每日30辆以上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的加注需求,并已投运5辆氢能源公交车,开通1条绿氢公交示范线路,“绿氢丽江”正逐渐成为城市新名片。
智慧化建设同样步履不停。“掌上公交App”与微信小程序让市民出行“了如指掌”。为进一步优化游客体验,丽江公交依托大数据分析,精准识别景区客流高峰,动态调整线路与班次。暑期期间重点增开直达景区的专线车,减少换乘频次,构建高效、安全、便捷的景区交通网络,助力游客畅游丽江。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如今的丽江,已成功构建起覆盖全域的“一站式”文旅公交线网,实现了从景点到景点、从车站到景区的无缝衔接。这张不断延展的公交网络,不仅联通了山水,更串联起机遇,让市民游客在绿色出行中畅享“快旅慢游”新体验,为丽江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交通动能。

“我的公交我的城”活动走进丽江
在“交通强国”和“文化强国”的战略交汇点上,丽江通过“交旅融合”的创新实践,为全国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鲜活的“丽江样本”。未来,丽江将继续深化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推动绿色出行普及,不断撬动全域旅游的深度串联与服务场景的多元创新,让公交不仅是出行工具,更是串联城市文脉、激活生态价值、连接区域协同的“流动纽带”。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客车信息网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