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济南K127路公交驾驶员正在车场做发车准备;中午十二点,K1路职工上站上线疏导着乘客;凌晨两点,K101路驶出场区执行运营任务……2021年,济南公交继续坚持“我为群众办实事”,全年新开通公交线路19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33条,联合多部门实现“卡码联动”,济南公交通过召开马路边党委会的形式实地察看客流,潜心躬耕公交运营主业,主动融入“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持续为人民群众优化线网
建立多层次、高效率公交体系
“去南边主城以后越来越方便了”,家住王家镇村的孙大爷坐在跨黄公交上颇有感触,之前的黄河北,客运车辆很少,受制于黄河天堑,沿线居民的出行是个大问题,k260路公交开通后,王大爷乘车五分钟即可跨越黄河。
为主动融入“北起”城市发展新格局,助力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发展,加强起步区与主城区的联系,10月29日起,济南公交开通试运行K260路,该线路是“万里黄河第一隧”通车后的首条公交线路。
据了解,K260路的开通,填补了裕兴路、G309公交线路空白,同时与市区济泺路公交线路紧密衔接,线路开通将极大方便G309沿线市民公交出行,进一步提升新材料产业园区内众多企业公交出行服务水平。
在南部山区,济南公交的进村线路给南山群众送去了“走出去”的希望。822路和334路的开通,给附近村民出行提供了便利,去镇上买药看病、赶大集以及去市区都已不再是难事,城里工作的年轻人以前两三个月回家一趟,而现在,一个月可以回家好几趟。“出门抬脚就上公交车”,解决了沿途村民祖祖辈辈走出大山的难题,打通了沿途村庄的“经脉”。“822路是一条承载着沿途乡亲们幸福指数的公交线路!”从西山村走出来在济南市区上大学的小李说。
据悉,2021年,济南公交按照“东部增覆盖、西部细优化、南部分层级、北部强规划、中心降重复”的线网规划原则,努力建立多层次、高效率公交体系。新开通公交线路19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33条。线路总条数357条,线路长度5588.1公里,线网长度1706.8公里,填补公交空白路段56.8公里,进一步方便市民乘客公交出行。按照“地铁送到站、公交送到家”的工作思路,对19处地铁口周边现有线路、站点进行梳理、分析,制定了详细的公交接驳方案,开通公交线路11条,优化公交线路11条,更改站点名称19处。全市已有170余条公交线路实现与地铁网络的换乘接驳。
把党委会开到马路边上
以“体验式调研”助推人民公交建设
12月9日早上6点50分,济南公交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石军,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周建国带领班子成员以及业务部室负责人先后到达南部山区西山村、药乡森林公园、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校区等处实地查看公交站点客流情况,这是济南公交今年的 第二次马路边党委会。
记者了解到,为优化公交线网,不断提升市民乘客公交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济南公交把党委会开到马路边、站点旁,深入开展体验式调研,现场察看、实地调研公交运行情况,检查公交线路营运秩序、安全文明驾驶情况,同时围绕“精准发现、精准调度、精准控制、精致服务”的目标开展深入调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2021年,通过召开马路边党委会的形式,济南公交实地察看客流,就公交线路规划设计进行探讨、论证,潜心躬耕公交运营主业,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主动融入“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的城市发展新格局,为不断满足城市发展新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济南公交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石军向记者介绍,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济南公交持续深化开展体验式调研,通过实地调研、角色转换的方式,及时发现公交运营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整改,在直击问题核心的同时,寻找“破局”的关键,并逐步形成了长效机制。
据悉,体验式调研要求全体管理人员坚持每周调研不少于一次,做好“三关”“三上”“三管”工作,即把好车辆出门关、行车关、收车关;管理人员“上路、上站、上车”;做好安全管理、营运管理和车辆管理。通过“走进去”的方式,将市民群众切身关心的问题“带出来”,“一进一出”之间,让各级管理人员抓住了真问题、得到了真反馈。
卡码融合让乘车更顺畅
防疫安全之下确保登乘便捷
“以前遇到下雨,一会儿口罩,一会儿乘车卡,一会儿健康码,还得收伞,真麻烦呢,现在好了,一刷卡解决了。”济南市民李女士经常乘公交车,2021年,公交“卡码融合”让她感到了济南公交为群众办实事的决心。
据了解,为进一步提高全市广大人民群众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乘坐公交的安全出行能力,济南市卫健委、济南市大数据局、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济南公交集团四部门联动发力,充分发挥“信息互通、群众便利”的数字优势,通过“健康码”与实名制“公交卡”信息融合,实现市民乘车刷卡系统自动核验“健康码”状态,缓解“健康码”高峰访问需求,通过数据流动有效促进精准防控。
“二百万人的健康码信息已经录入,这部分都是实名认证的群体,刷卡乘车时系统会给出提示。”济南公交相关负责人说,这样持实名认证卡片的乘客就不必再出示健康码了。
“卡码融合”之后,济南市民群众公交出行更加顺畅,而在刷卡识别的背后,是公交人的全力保障,记者从济南公交技术部门了解到,驾驶员与工作人员需要每天对车载信息进行手动更新,确保健康数据及时有效。
疫情防控体系化、制度化、常态化的要求下,既要保障乘车安全,又要让群众能便利出行,除了“卡码融合”之外,10月中旬,济南公交开始在样车安装自动测温仪,无需驾驶员起身操作,乘客测温十分方便快捷,基本不需停留。乘客在刷卡付费的同时,测温环节几乎可同步完成,测温速度较人工测温有极大提升,在短时间内可完成连续测温,比以往驾驶员手动测温节省了不少时间,不仅加快了乘客登乘速度,减小了公交驾驶员的工作强度,而且还减少了驾驶员和乘客的近距离接触,最大限度确保防控安全。
创新运营能耗管理框架
碳”寻绿色发展,助力环境提升
在济南公交干线公司,很多驾驶员目睹了济南公交车辆“排放归零”的过程。“最开始开柴油车,排放高,乘客乘车舒适度不高。”柴油车开起来的动静李峰至今记忆犹新,车上乘客的喧闹声混合汽车轰鸣对驾驶员来说是个挑战。“2019年车队更换成新能源车辆后,噪音减少了很多,乘客和驾驶员的舒适度都提升了上去。”李峰说。
截至2021年6月,济南公交拥有公交车5130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3526辆,占比68.73%。纯电动车乘坐舒适,运行过程中噪音低、零排放,环保性更为突出。为确保纯电动车的使用,济南公交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布局,新建公交场站配套充电设施达100%,形成了广覆盖的充电基础设施网。
根据山东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济南公交推进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的示范应用,推进加氢站的配套建设,构建多层次的绿色公共交通体系,打造畅通绿色宜居之城。
据了解,济南公交坚持每年制定节能减碳规划,每月实行能源管理评价制度,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科学高效开展车辆技术节能管理工作。通过智慧公交信息化技术手段,济南公交实现车辆故障预警与分析、技术性能评价、驾驶操作水平评价和能耗定量分析等功能,进一步提高了车辆技术管理与节能管理水平。
除此之外,通过开办节能驾驶培训特色班、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推广绿色节能驾驶技术等,提升广大驾驶员和修理工爱车节能意识。
在推进公交智能化发展,济南公交建设和完善了融合各种应用为一体的大型共享信息平台,包括企业信息平台、运营生产平台、安全管理平台、后方保障平台、乘客服务平台、基础设施平台等六大子平台。深入开展大数据应用,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客流特征,研发了自动排班系统,精确安排车辆间隔和频次,自动生成排班计划;利用大数据分析辅助建成高峰通勤网,公交运力投入更趋精准。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客车信息网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