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是否应该在规划中单列出来?在道路设置,路权设计,人路互动,乃至智慧交通上拥有最高级别。如果这样了,资本会不会追逐交通项目,不是服务大众?甚至应该出台专门的公共交通规划法规?很多时候,修了路就等于通了公共交通服务。
近日,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涛回答了网友的问题。
这个问题以及观点和建议都非常好!中国的国情太特殊,人口底数的庞大,人口分布的严重不均,土地资源和能源的稀缺,历史文化遗产的丰厚,城市人口密度高、土地开发强度高,集约化程度高,道路网底子薄、基础差等等。这一切都决定了,中国决不能走北美模式机动化老路;公交优先、公交主导、公交引导,对于中国城市与交通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尤其在国土空间规划新体制、新机制、新要求背景下,要成为国家战略、城市战略和交通战略。要致力于构建面向广域国土空间的全域、全民、全程大公交体系;要倡导涵盖国土轴、城市群、都市圈、都市区和城乡社区空间的全域公交导向的理想国土空间建构与营造;要从国家土地开发政策、国土空间规划法、公交优先促进法、生态环境保护法、道路交通效率促进法等相关政策法规建设上,确立公交优先、公交导向的法定地位与政策法治保障。
与公共交通相关的规划有很多,但公共交通毕竟也是派生的需求。因此,除了公共交通线网规划、调度规划等可以相对独立编制之外,公共交通战略规划、公共交通体系规划、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场站布局规划等,都要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宏观中观微观城市设计、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等,相互融合、支撑和协调,而在规划的融合与协调过程中,更需要突出和落实公交优先、公交主导、公交引导的核心思想,致力于构建和营造公交都市、公交走廊、公交新区新城新镇、公交社区、公交楼宇。
在道路网规划建设、道路交通时空资源分配和智慧交通管理策略上,均需要将公共交通线网布设、公交车辆畅行、公交乘客服务放在最优先地位上,并切实落地落实。
至于说到,如果这样了,资本会不会追逐交通项目,不是服务大众?这个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国际上优秀而成功的公交都市,恰恰是通过将政府之手与市场之手的双手并用,紧密结合,把公交优先、公交主导、公交引导与城市战略和策略,城市交通管治、土地开发利用、公交建设运营高度融合,才能做到的。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客车信息网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