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保障市民基本需求的出行服务不能断。1月27日,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跟随多趟儿研所公交专线探访发现,从建国门地铁口出来采用地铁+公交方式出行就医的市民很多,高峰期小车型的公交“小黄蜂”几乎坐满了家长和前往儿研所就医的孩子们。
2016年9月9日,为了方便市民就医,北京公交集团开通儿研所专线,解决地铁建国门站到达儿研所最后一公里问题。自线路开通以来,客流量增加明显。在春运期间,这条线路的保障效果尤其明显。
早晨8点多,在建国门地铁东北出口向东50米,两辆公交小黄蜂前后停靠在路边,等待从地铁出来的乘客前往儿研所。“到儿研所多少钱?”“几点出发?” 后车司机柴丽莉一边帮着将一个热水壶放在行李台处,一边观察着前车上客情况,在8:40分准时将车辆驶离。
乘客刘女士带着不到7岁的女儿就诊,她介绍说,她带孩子看内分泌科,由于需要多次复诊,她选择带孩子坐专线车。“医院附近停车不便,我们从海淀乘坐地铁过来,出了地铁得走15分钟,很不方便,有了这趟车就方便多了。”果然,即使在高峰期,不到十分钟,公交车就进站停靠在儿研所门口。
柴丽莉和爱人姜楠是儿研所公交专线的夫妻档司机,从开线以来,爱人姜楠就一直担任司机工作,2017年从专线加车开始,她也加入了专线司机的工作。提起公交车的客流和乘客的情况,柴丽莉无比熟悉,“您看这车的客流和其他公交车可不一样,都是家长带着孩子就医,我开车的时候会格外小心,让孩子们注意安全,尤其是不要从座位上下来。”
由于长期开同一条线路,柴丽莉对儿研所的熟悉甚至有点像医院的工作人员。她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在疫情前,来儿研所看病的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从河北、天津过来看疑难杂症的患者;一类是在京来医院看感冒发烧等疾病的。而现在受到疫情影响,大多来看病的都是湿疹或者眼病等不着急的病症。“这些都是听家长们聊天或者打电话说的,由于天天开车,有些病人都成了熟人。”
柴丽莉回忆,此前有一个60岁左右的大爷,每天给生病做手术的孩子送午饭和晚饭,大概一年之久,因为每天坐车,她掌握他具体的乘车时间,在不忙的时候也会和他聊几句,劝慰大爷放宽心。
年关将至,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儿研所公交专线的客流从高峰期时候的每天五六百人次减半至200多人次,但在上午就医高峰期,市民的需求仍然很旺盛。
为此,北京公交集团电车分公司第9车队运营队长罗严介绍,由于车内乘客多数等为孩子等易感人群,车队特别重视通风消毒,在运营上,专线早班车从7点半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市民就医结束。“前三班基本上是儿研所的医护人员,然后接下来是取药或者带孩子来看病的市民。为了保障春运期间市民出行顺畅,专线车共配备4辆车,每趟车上下午各转5圈,确保建国门地铁随时有车可以出发。”罗严说。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客车信息网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