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2035,或者可以实现的自组织公共交通体系

作者:徐济勇  信息来源:虚无清秋斋    发布日期:2020-06-02

  看着智能驾驶的快速发展以及交通领域的风口加速,我在想十年后的公共交通是个什么样子。假如你还在公共交通领域,那么就来畅想一下未来的公共交通吧,我称其为自组织公共交通体系:即能够汇聚乘客需求进行自主生成线路、停靠、售票等服务功能的公共交通体系。

  一、科技替代是全方位的

  从传统公共交通看,公交营运相关的要素包括人、车、路、站、线、客,以及以营运组织为依托的服务管理及安全管理两项重要职能。随着智能交通向无人驾驶发展,科技替代将发生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各个方面:

  1.车

  车辆更加智能,随着环境监测、传感技术的发展和算法的不断完善,车联网特别是路车协同技术的发展,除了无人驾驶在公共领域的发展不可逆转,车辆本身就是一个具备信息交互的流动平台,并依托云平台实现更加强大的服务功能。

  首先是道路信息的交互器,收集与发布所行驶道路的路、车、天气、环境、速度等各类信息,接受云平台的道路信息。

  其次是车辆信息的交互器,收集车辆运行的技术信息、位置信息、能量信息等,并通过云平台与修理厂、充电体系、其他车辆进行交互。

  第三是营运服务的交互器,所有注册乘客或非注册乘客通过公交客服平台发布出行信息,由云平台收集需求并与线路或类特质客户的线路进行匹配,并将匹配线路或车辆、候车点结果向乘客反馈。乘客依据反馈信息乘客,并通过车内感应或交互体系完成乘客、售票及下车的过程。

  第四是主动服务的交互器,聚合大量乘客的时空需求特征,以满足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目标为导向,每一台车辆都将是一条最适应乘客时空分布特征和目的地特征的线路。

  2.路

  布满与车辆、行人交互的科技之路!

  3.站

  中间停靠站基于安全角度的特定上客站点,配置更为舒适的候车环境,向乘客提供与客服相关的客服平台接口。

  只有发布需求或到站的乘客才能获得公交服务。

  车辆或线路并不按站停靠。

  停车场资源不再是面向特定线路的停车场,而是依据周边车辆的分布情况由后台基于经济目标及历史需求分析进行动态分配。

  4.线

  从有特定线路向无特定线路发展,线路定义从首末站、首末班、发车间隔、配车数、途径道路与站点变化为首末班、城市交通服务相关的交通发展目标如候车时间、出行时间,车辆与线路、道路、站点不再匹配。

  5.客

  客人的所有交通出行需求只能通过客服平台实现。需求是一条基于位置及目的地的信息,而不是某个人。

  6.人

  公共交通相关的驾驶员、乘务员可以全部取消,或者说与公共交通相关的交通规划、营运调度等操作型岗位将全部消失。

  解决非程序化或标准化的岗位依然存在,从事异常管理、应急管理、现场管理及方案层面的人员将持续存在。

  云平台架构依托第三方,有关功能实现将有专业单位实施。

  7.营运

  营运将是一个自组织的体系,车辆通过云平台、算法支撑并围绕城市交通目标发车,根据需求选择道路和停靠站,根据场站停车位等情况进站过夜、检修等。

  从事一般性问答的客服人员将全部被机器人替代,机器人回答乘客的信息都将是动态的。

  8.安全

  安全管理一方面是营运安全工作,主要看无人驾驶方案商的集成能力;另一方面是技术安全工作,即监控及应急人员能够根据车辆技术情况控制车辆并开展应急控制工作。

  二、岗位的危机感

  所有非综合性、无创新能力的岗位将全部消失。

  具备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持续存在,但也不一定在公交企业。

  一般性管理岗位、操作岗位持续消失,诸如驾驶员、乘务员、调度员、收银员、核算员以及大部分会计人员、营运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稽查人员消失。

  一个五千车辆的管理岗位将不超过二十个,每个停车场的一个管理人员即可,所有维修工作大部分将由机器完成,小部分由外包修理工完成。

  软件工程开发团队将成为最重要的合作团队。

  与此对应,组织的扁平化完全实现。不再有分公司、车队和线路,甚至不再需要公共交通的专营公司,政府可以通过云平台、智能车辆及算法等实现公共交通目标。

  三、更多需要思考的

  1.公共交通是否还存在?因为大部分人将不需要通勤,那么公共交通是否还存在?

  2.公共交通是运人还是运车?因为个体交通的快速发展,个体交通或许越来越小,那么公共交通到底是运输人还是运输人所用的车就成为一个思考了。

  3.我们能干点什么?完全懵逼!

  4.什么时候实现?十五年以后或者更快,拭目以待!

  四、未来的机会

  专业的、创新的、系统的能力或许是孩子们需要培养的能力,因为大部分行业将不需要人,所以与人相处的能力更多是生活中与人相处的能力。所以学黑科技、心理学或艺术吧!

  芯片是未来更重要的朝阳产业。


新闻专题

更多>>

防控疫情 “健康客车”守

大事、难事面前,中国客车行业从来没有让人失望。面... 更多>>

中国中车搭“新巴客2.0

2019年10月18日,影响全球客车界的“比利时... 更多>>

第三届机械润滑暨设备健康

2019年11月2日,由郑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 更多>>

中国客车军团闪耀比利时

2019年10月18日-23日,全球客车界的顶级... 更多>>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客车信息网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信息发布欢迎投稿意见建议诚聘精英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