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客车企业面临的难题主要有四个:一是客车业部分政策的改变导致企业产销量下降;二是部分‘村村通’工程补贴款和车辆低排放标准补贴款的取消影响了一些公交企业的购买力;三是金融机构施行的银根紧缩政策对资金链影响巨大,许多机构资金来源不足;四是宏观调控迫使政府的购买力随之降低。”常隆客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在弟道出了去年客车产销量增幅下滑的原委。此外,客车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多重困境更令他烦恼不已。
对华贸易壁垒使出口形势严峻
去年,受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国内很多客车企业的产销增幅出现下滑。吴在弟认为,国内公交、客运市场是支撑企业产销量的两大传统市场,但去年表现不佳。这促使部分企业将目光瞄准海外市场。但海外市场“并不好做”,企业的出口形势愈加严峻。
许多国家对华奉行出口限制政策,尤其是欧、美、亚等几大地区的国家对于客车进口限制更多,有些国家甚至不再允许整车进口。吴在弟透露,如国内客车企业素来对委内瑞拉都是以整车出口为主,如今该国却要求必须在其国内建厂才能出口整车。吴在弟认为这种以资金换市场的方式很难实现,因为很多企业不太可能为了保障某一地区的销量就在该地区投入巨大的资金,而且时间也“耗不起”。
地方保护制约新能源技术发展
如今,很多地区运营纯电动客车多由政府主推。纵观国内新能源技术发展的形势,无论如何都应还新能源客车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显而易见,新能源客车如果有公平的竞争机会将会发展得更快。吴在弟认为,困扰新能源技术发展的最大问题莫过于隐形的地方保护。政府鼓励将节能与新能源车型投入市场是为了推动技术的发展,但很多城市使用本地企业制造的车辆,这样产生的利润很难成为企业技术进步的动力。只有真正实现市场化才能加速优胜劣汰,没有“蛋糕”吃的“小尾巴企业”才会在被“饿”死前寻求突破。
恶性竞争恶化市场环境
此外,低价竞争也是让吴在弟烦恼的老话题。现阶段许多国内客车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的手段不是比拼质量和服务,而是比拼车辆售价低。其中,个别厂家采用的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方式破坏了原本规范的市场环境。
吴在弟举例说,如今,国内高档客车的销量远低于中档客车,而中档客车同质化程度又很高,各大总成件质量接近,售价也处于同一区间,这时许多企业就开始比拼付款条件。首付从30万元降至20万元,再降至10万元,最后甚至承诺购买方可以零首付购车,致使企业资金链“结冰”,或是在座位数上动心思,以牺牲司机的驾驶舒适性为代价,只为多增加1至2个座位等,破坏了市场的合理规则。
吴在弟认为,真正能促进行业发展的竞争是技术上的差异化,而且,只有真正的技术差异化,才是企业实现良性竞争的应有之道。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客车信息网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