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媒体报道了民营学校包公交车接送孩子放学时,超载现象严重。对此,学校、公交公司都承认自己有责任,并表示超载的确不应该。经整改,新蕾小学接送孩子的公交车已增加到2辆。
校车标准虽然提出,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实施仍处在过渡期,而在过渡期,学校能用什么交通工具接送孩子?就目前来看,无论是政府、还是家长,都是认同公交车接送孩子的,而且也有法律依据。据了解,目前昆明市有10所民营学校包公交车接送孩子上学。
公交公司
包车服务属公司经营范围
昨日,新蕾小学在经过整顿后,接送学生的公交车已经增加到2辆,每辆车承载的人数不超过70人。
昆明公交集团安全服务部李主任表示,公交公司与新蕾小学于去年9月签订了包车协议,由第五公司三十一车队负责,每辆公交车的载人数在60-70人,每趟收费150元。
“公交公司的经营服务范围包括普线车、空调车、快线车、班线车和包车服务等。”李主任强调,新蕾小学包了公交车当做“校车”属于包车服务,根据经营服务范围来说,公交公司没有任何问题,“在与新蕾小学签订协议的一年多时间里,公交公司都是按相关标准施行的。”
而就新蕾小学超载问题,李主任介绍,根据其掌握的情况,这种现象也就发生在最近几天。“新蕾小学违反了合同协议,校方抱着‘少出钱,多拉人’的态度,才导致一辆公交车挤了100多个学生,严重超载,这是对学生和家长的极大不负责。”
而就公交司机明知超员而不提出任何异议,李主任表示,开车的司机的确也存在一定问题,公交公司也有一定责任,对此事已经提出批评了。
包公交当校车的基本是民营学校
“在昆明市内,有288条常规公交线,学生卡使用者近10万人,每天刷卡次数可达8万次,其中包括小学生。这就有一个问题,小学生可以在家长的看护下乘公交,为什么小学的学生就不能在老师的看护下乘公交?”李主任介绍,在春秋季节,学校会安排春游和秋游活动,这也是学校包车的旺季,每辆车乘坐的学生人数也控制在60至70人。但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公立学校从来不包车,基本上都是民营学校包车。之所出现这样的情况,当然涉及到多个方面。而民营学校,主要针对外来务工子女,父母上班忙,家中也无老人照看孩子,这就也是催生了民营学校向公交公司包车的现象。
据知情人介绍,按照规定,针对幼儿园的校车应由政府购买和补贴,费用也由政府买单,必须是特定的汽车,有座位限制,有特殊的安置,并由专人负责,驾驶员必须是技术娴熟、有责任心的司机担任。但实际运作中,政府往往将买单转嫁到学校,然后再转嫁到学生身上。
在昆明,政府财力能否满足校车方面的支出还有待考量,另外,校车在昆明这种交通便捷的城市,不太实用。“由于校车是点对点的服务,所以在山村地区推广效果会很好”。
新蕾小学主要是一所面对外来务工子女的民营学校,学校不包车,如果让学生自由选择交通工具,安全问题也存在着很大隐患。
李主任介绍,新迎一个民营小学,因为拆迁搬到金沙小学。学校领导也向公司包车,对学生进行接送服务。在与其他学校合作过程中,所提供的车辆数目也不等。
教育局
公交公司可以提供校车服务
昆明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就西山区新蕾小学租用公交车当校车一事回应,根据国务院通过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其中规定“依法设立的道路旅客运输经营企业、城市公共交通企业,以及根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设立的校车运营单位,可以提供校车服务”、“由校车服务提供者提供校车服务的,学校应当与校车服务提供者签订校车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各自的安全管理责任,落实校车运行安全管理措施”。
此外,8月中旬,国务院相关单位20部门联合发出《关于贯彻落实<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进一步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中,也明确“要鼓励大型公交、客运企业提供校车服务,提倡有条件的地方通过成立专业运营单位或政府购买运营公司服务等方式,逐步实现校车运营管理的专业化和集约化”、“要保障过渡期期限内接送学生上下学的所有符合规定条件的载客汽车都取得校车标牌。”
昆明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以上这些规定,过渡期内租用公交做校车使用的行为是有法律支撑的。
昆明校车安全管理规定有望明年出台
该负责人表示,昆明市教育局要求各承租公交车用做校车使用的学校,组织学习《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并与公交车公司签订协议,按照车辆荷载运载学生。教育部门在此过程中,只能督促学校按照规定执行,并没有对违规使用校车行为的处罚权,这部分的检查还由交警部门负责执行。
关于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昆明市的进展又如何?该负责人表示,昆明市校车安全管理规定有望在2013年出台。目前,已经完成前期立法调研,正在就各县市区实际校车使用和需求情况进行汇总,以便为条例的最终出台提供实际参考。过渡期时限和过渡期内校车解决方案也正在制定中。基本可以确定的是,过渡期内的学校校车,尤其是农村地区校车的组织还将主要依靠公交系统。一部分学校将租赁公交车辆作为校车使用,一部分学校学生上下学则将依靠公交线网实现连通带动。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客车信息网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