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由黄陂区当地政府与企业共同出资购买的首批3辆“大鼻子”校车正式上路运营,每天负责接送横店中心小学的学生。据了解,这种校车运营模式,在武汉市还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昨日中午,武汉市黄陂区横店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黄萱背上书包,登上崭新的黄色“大鼻子”校车,结束了她拼面包车上下学的历史。
由黄陂区当地政府与企业共同出资购买的首批3辆“大鼻子”校车,昨日正式上路运营,每天负责接送横店中心小学的学生。据了解,这种校车运营模式,在武汉市还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记者探访——
一旦超速,“大鼻子”自动熄火
下午3时许,横店中心小学操场,三辆“大鼻子”校车编号后一字摆开。放学铃响起,学生依次上车,系好安全带,跟车老师对照花名册清点人数,确认无误后,拥有30年驾龄的司机余中学启动一号车。
这种黄色校车属于美式校车,车长6米,宽2.3米,高2.8米,标准座位30个,配备一名司机和一名乘务人员。车身上有校车标识和校名。
记者登上校车看到,空间比普通中型客车要大,坐上去感觉稳定而舒适。据了解,校车车窗较高,每个座位都有安全带,除了车门,尾部还有紧急出口,以应付突发情况,确保学生顺利逃生。校车还配备了冷暖空调。“我以前是开大客车的。”司机余中学告诉记者,这种校车车身和底盘重,行驶平稳,最高时速是60公里,如果超速就会自动熄火。乘务人员每次运营时负责清点学生人数,并负责学生上下车安全。
记者看到,乘车的小学生胸前都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姓名、班级等信息,这是他们乘车的通行证。孩子们围在“大鼻子”校车旁,做出“V”的手势,甭提有多高兴。
运营模式——
政企共同出资购车,企业负责营运,政府予以补贴
横店街工委副书记应晖介绍,该街现有中小学6所,在校生近4000人,其中小学生2300人,乘车上下学的学生有近400人。早在2009年,横店就开始探索校车运营,利用公交车错位接送学生,因乡村公路太窄最终放弃,此后又提出对运营车辆进行补贴,确保安全不超员,但因所有车辆无法达到校车标准而未能成行。
去年底,黄陂区共投入132万元购买了6台校车,设置6条学生乘车路线,分两个时段集中接送学生,学生乘坐校车每次1元钱。这132万元中,黄陂区教育局和横店街道办事处共出资80%;祥腾公司出资20%,协力公司负责校车的营运和管理。另外,横店街办事处每年补贴企业32.5万元用于校车日常运营。
应晖说,横店街还将建立校车运营长效机制,成立“校车运营基金”,今后凡是承接街道政府工程的企业,必须拿出利润的3‰-5‰,注入校车基金,用于校车维护和营运。
据悉,黄陂区今年计划投资1000万元,用于解决中小学生乘车安全问题。
家长反馈——
每次乘车只交1元,经济又安全
在没有“大鼻子”校车之前,横店街的中小学生都是靠坐摩托车和“拼车”上学。
据了解,拼“麻木”的费用每人每年约800元,而拼面包车的费用约每年上千元。乘坐新校车后,每次只需缴纳1元钱乘车费,每年的交通费用不到500元,不仅便宜,安全也能得到有效保障。
黄小文的女儿黄萱是横店中心小学六(3)班学生,是这所小学住得最远的孩子之一。黄小文告诉记者,因为他所住的黄家垸地形复杂,距离学校有13公里,孩子即使坐车也需要20分钟左右。“以前租面包车不仅比现在贵,而且担心安全问题。”黄小文说,8人坐的面包车,车内的座位全部拆了,摆了小板凳放在里面,人多的时候,一辆面包车要挤进近20人。如今这些担忧都没有了,每月还省下100元。
前路展望——
“横店模式”能否推广待检验
校车运营的“横店模式”,是否具有推广价值?
黄陂区教育局副局长李君才认为,“横店模式”之所以能成型,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一是横店街内有热心的协力公司、祥腾公司,愿意和政府一起合作负责校车的日常运营工作;二是横店街经济基础较好,乡镇重视教育,愿意和区政府一同出资。
但是,毕竟每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情况都不一样,而且寻找愿意合作的企业也不容易。李君才说,黄陂区教育局也在寻找新的试点,探索新的安全校车模式。
武汉教育界有关人士认为,在校车安全备受关注的当下,横店街的做法无疑开了一个好头,能否成功,尚待实践进一步检验。我们真诚期盼,“横店模式”能探索出一条可资借鉴的校车运营成功之路,真正让孩子们坐上开往春天的校车。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客车信息网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