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中国客车历史回顾之二:改装国产卡车底盘、自主开发客车

作者:张鹏飞  信息来源:中国商用车网    发布日期:2009-10-10

    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解放牌汽车正式下线,对我国汽车工业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同时也对我国客车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以解放牌汽车下线为起点,客车生产企业相继使用解放底盘开发的公交车、团体客车,填补了用国产载货汽车底盘改装客车的空白,此时也涌现出新中国第一辆无轨电车(公交车的一种,车身属于客车,使用电力驱动,在道路上不依赖固定轨道行驶,亦即“有线电动客车”,使用的电力是通过一对架空电缆,经车顶上的集电杆取得。无轨电车使用的橡胶轮胎是绝缘体,不象有轨电车可使用路轨实现电路导通)、第一辆单机公交车、第一辆铰接式公交车、第一辆旅游团体客车等众多极具纪念意义的客车产品,我国客车产业发展初现规模。具体如下。

    1957年4月,上海市公交局公司客车修造厂首次采用国产解放牌CA10型货车底盘和全部国产设备,试制出全金属整体结构车身的57型公交车,为新中国第一辆国产公交车。该车外形尺寸为8.29m×2.50m×2.80m,发动机功率68.825kW,可载客90人。

    1957年5月,第一辆采用解放牌货车底盘改装的全金属流线型整体结构的4000型无轨电车在沪试制成功。该车设座位27个,可载客85人,最高时速45km,并以压缩空气作为车辆制动和开、关车门的动力。同时,还在车辆集电杆正负引入线间装置了5000V级、0.5μF的电容器用以避雷,这一装置沿用至今,避免了很多事故。

    1958年9月,上海电车厂试制成功车身长16.5m,宽2.72m,中国用铰盘连接的国内第一辆铰接式无轨电车。在此车基础上,1959年试生产 9辆SKD660型无轨电车投入线路运营。也是在这一年,北京市无轨电车制配厂生产出第一辆机关团体客车。同年10月,北京客车四厂研制成功BK560型铰接式无轨电车。

    1959年,广州市公交车修理厂生产出第一辆半挂式公交车。同年8月,上海客车厂试制出第一辆铰接式公交车,经过测试和改进,以解放CA10B为底盘的SK660型铰接式公交车采用在车厢内安装较多客座的办法,缓和了原车功率不足,前轴、后桥壳等基础件变形和断裂,底盘传动系的早期损坏等问题。

    1960年12月,北京客车四厂、北京市交通局基建处客车制配厂用捷克“斯柯达”牌706R型卡车改装成BK650型铰接式公交车,载客120人。

    1965年,北京市汽修公司四厂用黄海牌JN651型载货汽车底盘改装出北京牌BK651型单机公交车和全挂式公交车。

    此外,20世纪60年代由四平客车厂生产的四平牌公交车和由南京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跃进牌公交车都成为那个年代的代表车型。

    20世纪70年代开始,客车生产企业采用解放牌CA10载货汽车底盘和济南汽车制造厂研制的黄河牌JN651型 8t载货汽车底盘,大批量改装成大、中型单机公交车和铰接式公交车。

    1970年,北京汽修公司四厂采用解放CA10载货汽车底盘改装出BK6408B型公交车。

    1971年,在BK650型公交车基础上,北京市交通局李英武等设计出BK661型铰接式公交车,由客车四厂试制成功。该车车身长13.5m。自1972年投产到1980年共生产686辆。它的投入运营,加快了公交车向大型化发展的进程。

    1974年,上海客车厂研制出SKD561型铰接式无轨电车。

    1975年,上海公交公司和机电一局等单位以SK651柴油公交车型为基础,采用黄河牌JN651型载货汽车底盘,研制成功系列产品SK670型铰接式柴油公交车。该车设客座44个,可载客168人。

    1976年,北京客车四厂矍汝彪等在交通部科学研究院帮助下,研制成功BK670型铰接式公交车。可载客200人,最多可达300人。1978年至1993年,共生产826辆。

    1978年,上海市公交公司开发的SK660型系列铰接公交车改用浦江底盘;SK661P型设客座36个,载客数从135人提高到146人; SK661F设客座19个,载客数从135人提高到166人。装用浦江底盘的车辆在制动效果、底盘变形和传动件损坏方面有了明显改善。

    在此期间,我国公交车产量由1966年的1000辆左右,提升至1976年的3802辆,而发展较早、条件较好、水平较高的企业主要有上海客车厂、天津客车装配厂、北京客车总厂、常州客车厂、四平客车厂、重庆客车总厂、武汉客车厂等。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客车产品也开始向多品种发展,形成以解放、跃进、黄河、东风等汽车底盘为主的大、中、轻型客车产品系列,产品档次也开始向中高档发展。

    此外,继1958年之后,1969年长途客车又出现一次大发展,先后有19个省市自治区的20多家工厂开始生产长途客车,1965-1975年共生产长途客车2万7858辆,缓解了公路客运的紧张状况,减轻了铁路客运的负担。截至1980年,交通部门列入长途客车生产计划的企业有31家,除西藏、宁夏、天津等地外,其他省市区均有定点生产企业。长途客车年产量由1964年的380辆,增长到1980年的6385辆,初步形成年产万辆能力。

新闻关键词:

动态信息其它相关新闻

新闻专题

更多>>

金龙客车服务2016厦门

大金龙多年来一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勇于承担企... 更多>>

亚星新能源客车专题报道

纵观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虽整体增长乏力,但新能源... 更多>>

大金龙第六次出征比利时客

2015年10月,第23届Busworld Ko... 更多>>

金旅第5万辆客车出口以色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复苏持续乏力、中国经济进入转型... 更多>>

最新图片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客车信息网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信息发布欢迎投稿意见建议诚聘精英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