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一家独大,今朝三分天下。2008年无锡市政府《2008-2010年公交优先行动计划》的一纸规划,为锡城公交市场重划版图,自此,除已为本埠居民所熟知的九龙公交公司外,锡惠、新区两大公交公司也开始进入众多乘客视野。转眼一年,公交“三国”各自争鸣,让百姓从中受益,而一场“暗战”也随之悄然进行。
【现状】根据无锡市政府的统一筹划,无锡市区由九龙公交公司营运,锡山、惠山两区公交线路由重新整合后的锡惠公交公司负责开行,而新区则由全新组建的无锡新区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全权经营。公交市场巨变,一时泛起无数涟漪,城乡市民逐渐体会到了变革:线路多了,候车时间短了,特别是乡镇居民感受尤为明显,据了解,目前无锡辖区内所有行政村的公交覆盖率已经达到100%,密度位居全省第一。如今,农村居民基本步出家门就有公交车,乘车出行还可以享受刷卡打折、换乘优惠的政策。
进入2009年,根据今年市政府公交8件实事的安排,三家公交公司“动作”更大。到今年8月,锡惠公交所辖线路将增至近50条,网络覆盖面不仅可实现从镇、行政村,延伸到大的自然村,与新区、市区组团的联系也将更为紧密,基本消除公交盲点;新区公交今年也计划开行新线10条,其中已经开行的K765路早晚高峰期时间间隔仅2.5分钟。据介绍,到今年10月份,锡惠、新区区域范围内所有公交车将实现IC卡全覆盖,并享受刷卡6折政策。相对于锡惠、新区的“可拓展性”,专注市区的九龙公交则另辟蹊径,通过开辟“大站快线”、小区巴士等手段构建市区公交三级网络,同时,积极推进公交智能化进程,提升公交服务质量。
【解读】事实上,在公交市场引进多家公司,形成竞争局面并非无锡首创,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早已成为公交发展的一种共识。在采访中,相关人士坦言,在过去的多年间,该市公交市场是一家垄断,考虑到企业利益,往往把资源过度集中在一些效益好、客流高的线路上,由此政府的便民政策很难落实,公交的“公益性”体现不足。如今公交演绎“三雄逐鹿”,必会想方设法提升服务,最终受益者肯定是百姓。
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无锡“大市”逐渐扩展,16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如果仅靠一家公交公司来营运,投融资规模都受到局限,服务区域不可能做到“无盲点”,也体现不出公交应该具有的便捷、安全的特点。
【预测】眼下,三家公交企业的营运市场主要立足自身区域,满足本区域居民出行的要求,但相关负责人也毫不讳言,待时机成熟,也不排除开拓疆外领地的可能。
而实际上,“暗战”号角在公交“三分天下”之初已定下基调,自从以往农公班线只可营运到周山浜的“限令”废止后,“进城”就成为农村公交的一大主旨,去年锡惠公交就开行了5条前往市中心的线路,今年新区再添一条。根据摸底调查,市民出行前往解放环路以内的需求较旺,像锡惠公交前往市中心八佰伴、商业大厦的线路,客流要占到总客流的2/3,由此也出现了中山路一个站台就可以聚集18条线路的“堵相”。对于这块客源重地,兵家必争,有公司已经表示,最迟到明年,就会增加前往中心地带的线路,同时前往锡城医疗中心、主要景点、大型超市、社区等的线路也都已在酝酿中。当然,农村班线“进城”,城市线路也在“下乡”,像九龙公交的一些线路已经延伸至乡镇一级。
【建议】突破疆域,进行“互入式”竞争,会否引发盲目竞争?据了解,目前交通主管部门对公交企业新开线路并没有严格限定,只是在线路新开或调整时必须上报交通主管部门并向社会公示。但对于可能会出现的拼抢“热线”的情况,相关部门已经在着手制定配套文书,如线路重复率不得超过40%已经被列入其中。
打破垄断,意在真正实现公交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采访中,业内人士也给予了一些中肯建议,首先,主管部门对三家公交企业的营运范围仍需作出一定的指导,各有侧重,良性竞争为主,各企业应着力于本区域内的网络完善,以及与其他区域主干线的对接,在此基础上,“热线”准入制度才能有所放开,而且,为避免“一拥而上”,“热线”需与“冷线”捆绑联营,并进行投标,以兼顾企业和乘客的利益。此外,针对市中心线路过度集中的问题,相关人士表示,在城市外围建立大型换乘枢纽,然后各公司开通频率高,班次多的“接驳车”抵达市中心或许是一个选择。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客车信息网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