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交运输资讯

武汉:10米车厢见证出行变迁

作者:张叶  信息来源:记者冯劲松 通讯员林莹 倩云 艳莉    发布日期:2008-10-17

  1978年,我是公汽24路售票员。当时,24路是国产“松花江”两门客车,每车可容近百人。由于人多车少,早晚乘车,车一进站,黑压压的人群蜂拥而上。

  乘客用国名戏称那时坐公交情景:等车时是“赞比亚”,久站车不来;车快进站时“越南”,翻越护栏;上车要“斯里兰卡”,撕扯身旁人,拦住后来人,卡住重要位置;车内总是严重超员,只能“老挝”,窝成一团。记得1982年冬天,有位怀孕的妇女上车,挤得流产。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松花江”换成铰接式公交车,“手风琴”连起两个车身,车长增至12米,三开门,可多装100多人。但也只是杯水车薪。90年代,政府逐年加大公交投资;开放公交营运市场,允许社会资金兴办公交。城区公交线路密织快捷出行网,郊区也通了公交车。这个时代,公交车开始等乘客,乘车难缓解。

  车上不再超员,服务质量提高。1994年1月,24路首批实行无人售票,我也从售票员成长为公交管理人员。刚无人售票时,乘客不习惯。我们管理人员上线路宣传,请乘客前门上后门下,自觉投足币。现在,乘客已养成文明乘车习惯。

  1998年,我55岁,退休了,从一名老公交变成乘客,仍时常关注24路的发展。这10年,是公交发展最快的时期,市民出行越来越方便。

  退休时,我住汉阳阳新路,那时24路的终点还在钟家村,阳新路的居民需步行15分钟,才能坐上公交车。1999年,为方便新建小区居民出行,24路终点延伸到阳新路。如今,这一带又有了5路、716路、531路等公交线路,出门就可乘车直达汉口、武昌。

  去年6月,24路换上全新的双层巴士:低踏板,大车身,大玻璃窗,车内扶手、座椅设计舒适,车厢里还装了显示屏。走上“二层楼”,视野宽敞。路过门前的公交车,双层车、空调车、混合动力车各种新车型,眼花缭乱。

  每天清早,我与老邻居们一起出门晨练,持老年优待卡免费乘车,享受社会变化带来的便捷。
 

新闻关键词:

动态信息其它相关新闻

新闻专题

更多>>

金龙客车服务2016厦门

大金龙多年来一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勇于承担企... 更多>>

亚星新能源客车专题报道

纵观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虽整体增长乏力,但新能源... 更多>>

大金龙第六次出征比利时客

2015年10月,第23届Busworld Ko... 更多>>

金旅第5万辆客车出口以色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复苏持续乏力、中国经济进入转型... 更多>>

最新图片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客车信息网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信息发布欢迎投稿意见建议诚聘精英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