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人物专栏

褚连英:公交30年见证改革伟大成就

作者:张叶  信息来源:中国客车信息网    发布日期:2008-10-16

    1973年,当时还是一个少女的褚连英结束了在南郊区小南头公社插队的生活,成了大同人汽公司的一名售票员。从最初的普通售票员、司机,到后来的行业标兵、全国劳模,再到现在担任单位工会主席,她的职场生涯见证了改革开放30年来大同公交发展的全过程。抚今追昔,已是两鬓染霜的她提及企业巨变,一脸的自豪与自信。

    刚到人汽公司时,褚连英被分配到人汽一队4路车当售票员。仅仅几个月后,经公司领导反复动员鼓励,她成了大同市最早的公交车女司机之一。当时的人汽公司人少车少线路也少,整个单位只分两个队6条线,其中1路、2路、4路、3路、6路划归一队,在西门外发车;二队车场设在口泉,仅有5路一条线,两个队的车辆合在一起,还不足60辆。车型也只有狭小的单机车,“四平”车、“天津”车各占一半。

    那时候,公交车是市民出行代步的主要选择。由于车少人多,所有线路的发车间隔都在15至20分钟。无论到哪,排队候车的人都很多,人们常常是迟迟等不来车,好不容易有车来,又死活挤不上去。费尽九年二虎之力挤上车厢,又被贴窗靠门挤成“相片”。一路之上,喊挤的、骂娘的,抱怨之声不绝于耳。

    从1973年底当司机,褚连英首先在西门外至姜家湾的3路车驾车。那时,因为该线客车煤车混行,每天收车回家,她头上的煤粉一抖一片。

    从1980年开始,为有效改善市民出行难问题,公司先后购回78部带绞结盘的“大通道”车,占到当时公交车总量的46%以上。但很快,这种车的弊端开始显现。因为中间连接车体的绞结盘松动和防风罩开裂,一到冬季,车厢到处透风灌雪,乘客连冻带颠叫苦不迭。加上相应的服务滞后,不少市民将“人汽公司”戏称“气人公司”,可见市民对当时的城市公交不满情绪严重到何种地步。

    褚连英告诉记者,大同城市公交的明显改善,始于1990年以后。先是1995年首条无人售票线启用,接着是2001年10月16条线路使用IC卡,再以后是双层大巴和天然气车大量投入运营。而且,绝大多数新购车辆有了暖风装置、自动报站器和车载电视。目前,全市已拥有公交线42条,在线公交车689部,线路总长从1978年以前的223.5公里增加到现在的578.8公里;发车间隔从以往的15至20分钟缩短到3至5分钟;年客运量达到1.4亿人次,比1978年以前增加了将近4倍。仅2004年至今,新增车辆增加596辆。其中双层车和天然气车分别增加38台和266台。

新闻关键词:

动态信息其它相关新闻

新闻专题

更多>>

金龙客车服务2016厦门

大金龙多年来一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勇于承担企... 更多>>

亚星新能源客车专题报道

纵观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虽整体增长乏力,但新能源... 更多>>

大金龙第六次出征比利时客

2015年10月,第23届Busworld Ko... 更多>>

金旅第5万辆客车出口以色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复苏持续乏力、中国经济进入转型... 更多>>

最新图片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客车信息网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信息发布欢迎投稿意见建议诚聘精英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