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汽车行业中的子行业,2007年的客车行业已经一路走高,进入了黄金增长通道,有人士甚至用“中国汽车工业的骄傲”来形容民族客车品牌占据绝对优势的现象。但是,由于客车行业的竞争不够完全,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在与国外品牌竞争的过程中,我们的比较优势在哪里呢?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健中对此的解释是,“企业不怕从仿制开始,就怕没有自主研发。”
随着国际品牌逐步进入中国,客车行业的民族品牌有可能会跟轿车一样,面临着能否存在下去的危机。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客车行业有些人对此很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并未出现大量进口国外大客车的局面,现在民族品牌的客车以优良的性价比几乎占据了全部市场,国外品牌不占主导地位。而某些型号的客车销售火爆,更掩盖了这种危机感。
然而,也有些业界人士从长远着眼,发出了警告。“其实,中国的客车业将马上面临毛利下降、竞争升级,产业格局可能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面对繁荣的客车行业,一位对客车业颇有研究的专家有自己冷静的思考:“我国客车产品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面对有限的市场空间,企业只能靠相互压价来争取走订单。前些年,国内汽车行业受国家过度保护,自主开发、创新能力差,在国外品牌大量涌入中国的形势下,仅考虑近期利益,对长远利益考虑较少、注重产品技术引进,但不注重消化、改进和吸收,造成对洋品牌的依赖度大,形成了国内汽车业自主品牌的弱势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客车企业的“抄、买、搬”现象十分严重。有的产品是换个商标,只在外形上模仿国外,而有的产品则全盘照搬了国外的产品,连玻璃都原样拿来。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国内客车行业从发动机动力配置,到底盘部件的选用,从车身结构,到整车制造工艺,厂家都是在各搞各的,没有资源整合,也没有资源共享。由于客车算小行业,国家的准入制度较宽松,结果厂家众多,而真正有分量的国产品牌却很少。
对此,徐健中表示,“国内企业必须坚持自主研发的路子,以苏州金龙为例,企业起始的时候确实是从仿制开始的,在随着企业的发展,仿制逐渐淡化了。在我们推出了7.9米的产品以后就开始了自主研发,国外没有这种类型的产品,完全是靠自主开发。但是国内市场需要这个产品。一直到现在,我们始终坚持的都是自主研发的道路。在国际上,由于自身条件的制约,我们也没有跟国际上很多大公司去合资,但是从现在发展经过来看,实际上这倒是一个好事,激励了我们。实际上在自主研发过程,我们在中型车、大型车中取得了很多的经验,当然也有一些教训。当然,我们还是要借助一些国际先进技术,然后推出我们自己的产品,就是苏州金龙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产品。这条路企业会一直走下去。”徐健中还介绍说,创新已成为苏州金龙的核心发展战略,更成为其主力产品海格客车高速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目前,海格客车的市场保有量已成功超过6万辆,凭借“安全为本”的品牌理念,将创新成功植入研发、生产的每一个细节,从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再到管理创新,形成了海格客车独有的“多维创新机制”。
业内专家程远也表示,国内市场目前所有的客车几乎都是自主品牌,贴牌生产的企业几乎都没有,都是自己的品牌,这个很难能可贵。轿车去年的产销量是400万辆,实际上严格来说自己创的品牌还是不多,包括夏利,尽管我们说是自己的品牌,但是实际上还是引进了别人的技术。但是客车就不一样了,自主客车始终保持在中端水平上,我们的自主研发是很成功的。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客车信息网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