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客车大国成为客车强国,中国企业仍然任重道远
作者:吴奇 信息来源:新华网 发布日期:2006-12-15
中国客车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必须充分参与国际竞争,运用国际化企业管理标准和先进管理方法,把企业置身于世界经济大环境之下,按照国际市场规则运作。
品牌,是中国包括客车在内的汽车企业不可绕行的门槛。像奔驰、曼,他们无需和客户谈品质,只谈价格就可以了。这种国际品牌影响力,中国汽车企业还没有形成。品牌的背后,是技术、服务水平和文化等要素的综合实力的体现。中国客车如果不改变在出口上的低价格、低端市场、低利润、低质量形象,好品牌就不可能在国际上建立起来。
创新不足,仍是当前中国汽车与世界的差距。科技部“国家汽车创新工程”课题组组长胡树华认为,近年来,我国汽车企业过分依赖国外技术,自主研发能力滞后、。数据显示,我国汽车企业的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在2004年仅为1.42%,这表明我国汽车企业主要还是依靠国外技术生产新车型。由于自主创新不足,技术含量不高,我国轿车进口平均单价2.82万美元,出口仅0.9万美元,客车价格通常只是国外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这就导致中国客车长期只能在非欧美市场突破。事实上,如果产品不能在主流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客车的国际化就难以名副其实。
对于中国客车企业来说,国际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国际化人才的竞争。中国客车企业大多数是在本土市场中成长起来的,真正拥有的国际化人才仍凤毛麟角。走向国际市场往往面临不熟悉国际市场规则,不熟悉所在地法律和文化等诸多问题。
让中国汽车驶出国门,这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如今中国客车已率先走出了一步。然而,中国客车要想被国际市场认可,显然不是旦夕之功。从客车大国成为客车强国,中国企业要做好卧薪尝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