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中大客车卓力自主创新,实现高增长

作者:吴奇  信息来源:中国客车信息网    发布日期:2006-10-24

中大汽车企划部经理纪立俊在“中大客车卓力自主创新,实现高增长”发布会上讲话

    中大集团于2000年6月控股中威客车,实现了由汽车设备制造业向汽车制造业的战略转变,并先后控股重组了北京燕京汽车、南京金陵客车等五家汽车制造企业,具备了年产15000辆宽系列中高档大中型客车的能力。

    作为客车行业新秀的中大汽车,目前拥有亚洲最大规模之一的客车生产基地,凭借高素质的研发团队、现代化的生产装备,以及先进的管理和服务理念,取得了良好的市场业绩,回顾中大汽车发展的历程,展望中大汽车的未来,我们不难发现,中大汽车的成功有着其必然因素,那就是紧握市场脉搏,不断自主创新,打造经典客车,满足市场需求。

    近日,德国尼奥普兰客车公司以中大A9客车“外观设计完全抄袭”其专利为由对其提起诉讼,同时,德国尼奥普兰客车公司又称中大A9客车在前大灯、保险杠等方面与德国尼奥普兰客车公司专利产品存在差异,明显自相矛盾。 
 
    中大客车表示:中大客车一直高度注重自主创新,具有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不存在抄袭之说。德国尼奥普兰客车公司作为一家世界著名客车企业,此举是在司法部门尚未对此做出最终裁决之前就对外宣称中大客车完全抄袭,对于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论,中大客车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民族品牌的合法权益。

中大汽车企划部经理纪立俊在会后接受记者采访

    坚持自主创新,产品屡获殊荣

    中大汽车作为客车行业的新秀,秉承“打造中国经典客车”的品牌理念,坚持自主创新,努力保持与世界客车领先技术同步发展。

    经过两年时间研发,在2005年,中大A9批量进入市场,其靓丽的外形和豪华的配置受到众多客运企业的青睐。A9是中大人不断延续创新理念的经典之作,是公路客运工具中最富效率的生产运营资料之一,深受业内人士的欢迎,不但在2005年全国客车大赛上获得了“一金二银”的佳绩,同时还在2006年初获得了乘客评选的最佳旅游车型。今年3月,中大A7、A5、A3等系列豪华客车亮相上海客车博览会,其中,中大A7经典客车系列YCK6116HG新款车型,荣获2006世界客车博览亚洲展会“最佳造型”奖,并在中国客车市场享有极高的声誉,这充分说明了中大汽车在自主创新能力已获得国际专家的高度赞赏。

    在客车研发领域,中大客车拥有强大的研发队伍,先后成立了一个技术中心,两个产品研发部,以及清华大学-中大博士后工作站,投入巨资建设国内最大的商用车生产和研制基地。新车型在三年多的时间内,由20多种快速上升到180多种,在当今客车市场同质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形成了独有的设计风格和竞争优势,保持着"行业高速增长"新锐形象。

    销量大幅提升,产品耀眼海外

    中大客车近年来发展迅速,提出了明价营销、大梁保用十年、着力提升产品与售后服务品质等理念,A系列客车上市以来,凭借其靓丽的造型,卓越的品质,赢得了市场,赢得了客户,在国内市场取得的极大的成功。

    同时,中大客车又前瞻性的将目光早早的瞄准了国际市场。努力向国际市场进军,以打造民族品牌,打造世界品牌为己任。1月21日出口俄罗斯城市客车签约仪式隆重举行、2月13日12米大型豪华客车出口喀麦隆发车仪式、3月22日出口阿尔及利亚发车仪式、10月14日中大汽车批量出口越南签约仪式……一连串的大批量出口定单,使中大汽车以亚洲为中心向全球市场辐射的国际营销战略体系,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尤其是中大汽车于今年9月正式获得土耳其工业部批准,进入了土耳其市场,这也是唯一一家获此许可的中国客车企业,此次中大客车能够获得土耳其工业部颁布的许可证书,充分证明了中大汽车已基本达到世界同步水平,并具备了进军欧洲市场的实力。

    今年前三季度,中大汽车销售同比增长89%,出口同比增长了249%,出口业务目前已成为中大汽车新的增长点。不久前,中大汽车代表中国客车企业参加了德国汉诺威商用车展,凭借其亮丽的造型、人性化的内饰以及达到欧车客车标准的卓越品质,赢得了与会人士的满堂喝彩,将中大汽车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提升到全新的高度,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客车生产技术的高超。

    中大集团徐连宽总裁表示:"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是中大汽车2006年整体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未来几年内,中大汽车出口额将占到中大汽车销售的60﹪以上。在出口量快速增长的同时,我们会更加注重海外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同时,技术输出、在海外积极建厂将成为中大汽车当前海外发展战略的重点。"

    中大国际化战略提速

    未来几年内,中大汽车将继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自主创新,不断完善服务体系,针对不同市场的需求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全面做到贴近市场、满足市场。

    中大汽车将根据国内外客户的需求,以中大汽车为主体,联合国际客车设计公司、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织技术攻关,开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不断提高中大汽车的技术水平,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中大汽车正在通过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加速其国际化战略,在未来几年内,中大汽车出口额将占到中大汽车贸易额的60%以上。同时更加注重海外营销服务体系的完善和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将技术输出、在海外积极建厂作为中大汽车海外发展战略的重点。目前,中大汽车已相继与泰国、越南、土耳其等国相关部门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为中大汽车拓宽海外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新闻:德国尼奥普兰起诉中大客车 

  就在轿车行业屡有国际企业状告中国本土公司侵权的今天,10月19日,德国知名的客车制造商尼奥普兰客车股份有限公司(NEOPLAN Bus GmbH)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公司就其产品设
计专利受到抄袭并因此蒙受经济损失一事已经提起了民事诉讼,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已于2006年9月26日受理了此案。至此,客车行业上演国外品牌状告中国自主品牌的第一案。

  尼奥普兰是德国曼商用车辆股份公司的子公司,诉讼的被告方是江苏省中大集团,尼奥普兰认为该集团制造销售的中大A9客车完全抄袭了其一款具有代表性的“星航线”客车的外观设计。从尼奥普兰在现场展示的图片来看,“星航线”与A9确实有着惊人的相似,只是局部线条及大灯、保险杠等有所不同。

  德国工商总会北京代表处法律部总监凯安福介绍:“尼奥普兰星航线客车于2004年9月23日在德国召开的国际汽车展(IAA)上首次亮相,一年后获得2006年度长途客车国际大奖,独特的外观设计拥有国际专利,并在2005年10月份在中国成功注册设计专利,应该受到中国法律保护。”

  曼恩商用车辆企业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副总裁努林格指出:“这起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件非常严重,将可能成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分水岭’。”同时,尼奥普兰在起诉书中要求被告停止生产及销售抄袭了专利设计的中大A9系列客车,根据国际上此类案件的标准进行合理赔偿6岷笈指裢嘎叮獗逝獬サ氖纸坏陀谑偻蛟?

  德国驻华使馆、欧洲商会、欧洲汽车工业协会北京代表处均到场表示支持。

  记者第一时间致电中大汽车企划部经理纪立俊,他表示:“我们对此事感到很意外,中大汽车A9系列豪华客车是中大汽车2003年6月份开始自主研发的,2004年底研制成功,并于2005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5年第26号公告》第97批目录。自上市以来,受到国内市场一致认可,并先后获得国家颁发的多项奖项。怎么会存在抄袭侵权之说?”

  当晚中大客车旗下盐城中威客车有限公司紧急向本报发来声明指出,中大A9系列是公司集数年开发经验自主创新而成,不存在抄袭之说。但在本报截稿前一刻,中大集团表示,声明全文暂不发表,要静观其变。

  同时,纪立俊向本报独家透露:“得到消息后,我们已经紧急启动了公司的法务部门,正在就此事研究并收集证据,时机成熟,近期也将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尼奥普兰反诉,追究其对中大汽车合法权益和品牌形象的侵害。”

  浙江青年汽车集团法务总监朱樟坤分析:“理论上,德国尼奥普兰的星航线车型在中国已经申请设计专利,在外观的设计上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抄袭的车型是不能够生产的。”同时,他还坦陈:“目前,就外观设计专利抄袭方面的规定还很模糊,如何判断很难界定。”

  浙江青年汽车也出现在发布会现场。青年汽车从1993年开始引进德国尼奥普兰豪华客车技术和品牌,其核心企业为浙江青年尼奥普兰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此次德国尼奥普兰中国的合作伙伴,青年汽车集团董事局主席庞青年对此次诉讼表示支持。

  庞表示:“浙江青年汽车集团投入巨资按照国际惯例依法引进尼奥普兰的先进技术,计划中,此次被抄袭的车型正是我们今年打算引进的车型,如此一来,仿冒的车型在各方面的成本都很低,我们的引进计划搁浅,不仅损害了德国尼奥普兰公司的合法权益,也使我集团蒙受了重大损失。”

  据介绍,德国尼奥普兰星航线目前尚未引入中国,其在欧洲市场的售价为35万欧元左右,而中大汽车的A9系列客车在中国的售价不到其三分之一。

  郑州宇通客车销售副总王文兵在接受本报专访时也为此苦恼:“客车行业的组装性特点让我们刚推出的新款车型很容易就被模仿。”

  “国内客车行业被模仿的事情很多,也曾有过一些侵权的案件,但多数最后都不了了之。中国的客车行业发展比较晚,也就是最近十年的事情,作为后来者,每一步都冒着模仿的风险,即使创新也多少会被人找到影子,其实有时候可能就是英雄所见略同。”长期研究客车行业的交通报汽车版主编周明认为。

  甚至有客车专家指出:“这个案件非常复杂,一旦此案掀开缺口,可能牵扯出更多类似的官司,因为很多国内客车都能在某国际品牌上找到影子。”

  事实上,在汽车领域类似的事件并不少见,丰田、通用、本田等都曾就知识产权问题起诉过中国本土企业。但往往因为外观设计的不好界定使得案件结果多不明朗,甚至不乏被诉方胜诉的结局。

  “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要靠企业立足自身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客车行业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庞青年认为。

 

新闻关键词:

动态信息其它相关新闻

新闻专题

更多>>

金龙客车服务2016厦门

大金龙多年来一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勇于承担企... 更多>>

亚星新能源客车专题报道

纵观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虽整体增长乏力,但新能源... 更多>>

大金龙第六次出征比利时客

2015年10月,第23届Busworld Ko... 更多>>

金旅第5万辆客车出口以色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复苏持续乏力、中国经济进入转型... 更多>>

最新图片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客车信息网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信息发布欢迎投稿意见建议诚聘精英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