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动态信息

客车行业在客车底盘生产资格审批中"马太效应”明显

作者:吴奇  信息来源:汽车周报 何珊    发布日期:2006-08-28

    7月24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改装类客车企业申请客车底盘生产资格的通知》(简称《通知》),并同时发布了《客车整车企业生产条件要求及判定原则》,该《通知》规定,对于符合《原则》的客车生产企业,即日起可申请客车底盘生产资格,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予以公布,这预示着一直深处“老大难”境遇的客车底盘生产资格审批问题有可能得到解决。对于产品的竞争即底盘性能竞争的客车行业来说,该消息鼓舞了大多数尚未获得底盘生产资格的客车厂家,有一部分企业已在申请当中。

    众所周知,能否获得客车底盘生产资格一直是多数客车厂家头疼的问题,这缘于国家之前一直未对客车底盘生产资质放开,这种态度严重制约了一些一直以外购客车底盘进行生产的客车企业的发展。在客车行业拥有客车生产、销售绝对优势的“三龙一通”中,目前只有宇通、苏州金龙获得了整车生产资格,而在行业排名前十位的大中型客车企业中,国家承认拥有自制底盘生产资格的企业也仅为4家,其余皆是以客车改装企业形象跻身于行业。

    一直被束之高阁的客车底盘申请资格缘何近日解冻,也许可以从《通知》中的一段话中看出些许端倪。《通知》中写到:为规范客车生产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客车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经研究决定,具备规定条件的改装类客车可以申请获得客车底盘生产资格。这段摘自《通知》开头的一段论述,为国家对底盘资格申请的适当放开做出了一定解释,这也使一些想要获得客车底盘生产资格的客车生产企业离底盘自制不再遥不可及。

    《通知》让优势企业获得新的市场契机

    对于国家发改委新近下发的底盘资格申请通知,大多数企业人士表示出理解和支持的态度,这也迎合了发改委决定适当放开底盘生产资格的初衷。针对《原则》中明确条文规定申请企业应具有的硬性指标这一做法,中通客车的张振峰向记者表示,审批资格透明化,从行业的角度来看,鼓励了企业的发展,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宇通集团底盘方面的相关负责人朱赞康认为,《原则》的下发对于有实力的客车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政府对底盘生产资格的适当放手,将使一些具有实力却之前并没有底盘生产权的企业得到优先考虑,这将大大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原则》的下发将对整个行业的客车企业标准提出一个新的要求,使行业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苏州金龙的吴忠勤也表示,获得底盘生产资格对于客车厂家产品品质、企业形象都将会是一个新的提升。

    对于目前已在申请资格审批的厦门金龙来说,客车准入资格更具有特殊意义。其技术人员解释到,客车技术的精华主要集中在底盘上,底盘的动力性、稳定性以及各总成之间的匹配性是决定客车档次的基础,也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平顺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是客车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重要总成件。如果厦门金龙申请成功,就证明企业具有客车底盘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的资格,也将结束企业长期依赖购买他人底盘的局面。

    有专家指出,对于一直以来认为自制底盘比外购底盘质量要好的客车行业来说,如能获得底盘生产资格证书也将成为企业产品宣传的新卖点。

    《通知》将有助于客车行业的再次整合

    国家发改委从推动客车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适当放开了客车底盘生产权,然而适当放开的基调背后,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能达到指标,获得生产资格。《原则》中对于申报企业应具有的生产条件要求、设计开发能力、产品符合性和生产一致性都提出了要求。其中,对申报企业应具有的生产能力、规模、条件提出的数字化标准,就拦住了不少希望成为整车厂家的中小型企业的脚步。《原则》中规定:生产车长大于6米客车的企业应满足总资产额不小于8亿元或销量(近三年平均值)不低于5000辆/年;生产9座以上,车长小于或等于6米客车的企业应满足销售总额不小于20亿元。从国内客车行业的整体的发展情况来看,除了少数重点企业外,大多数企业都被排除在门槛之外。

    目前,大多数未取得整车生产资格的客车生产企业仍采取购买底盘厂的产品进行生产,在这种大背景下,通过底盘申请的一些优势企业将获得相当大的政策倾向,而那些由于资金限制无法获得底盘开发资格的中小型客车生产厂家,将更加受制于底盘生产企业,而且这种压力将越发地明显。朱赞康就表示,大型企业获得底盘生产资格后将逐步摆脱底盘厂对其发展的束缚,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发展将会受到更大的制约。他认为,一旦底盘厂客户资源减少,相应的产品成本就要增加,这部分增加的成本很有可能转嫁到中小企业身上。可见,《要求》中的规定,使这部分急于想摆脱企业受制于人现状,而生产和销售条件尚未具备雄厚实力的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遇到瓶颈。一家尚未达到《要求》标准但仍参与申报底盘资格的企业内部人员告诉记者,底盘申请资格的适当放开本是让企业惊喜的一件事,企业原想搭上这次资格审批的顺风车,摆脱企业由于底盘资源的约束,而引起的长期以来对于产品生产、周期、服务、质量的制约,实现企业新的飞跃。然而《要求》中硬型指标的规定,标准的提高,使企业的发展更加步履维艰。

    从大的方向来看,行业整合存在着必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改装类客车企业申请客车底盘生产资格的通知》,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是在支持中小型客车企业的市场朝优势企业靠拢,这将有助于行业最终的良性发展和优势整合。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目前确实给一些处于“边缘”的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新闻关键词:

动态信息其它相关新闻

新闻专题

更多>>

金龙客车服务2016厦门

大金龙多年来一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勇于承担企... 更多>>

亚星新能源客车专题报道

纵观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虽整体增长乏力,但新能源... 更多>>

大金龙第六次出征比利时客

2015年10月,第23届Busworld Ko... 更多>>

金旅第5万辆客车出口以色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复苏持续乏力、中国经济进入转型... 更多>>

最新图片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客车信息网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信息发布欢迎投稿意见建议诚聘精英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