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旅游运输企业资讯

旅游交通规划设计的系统整合

作者:张鹏飞  信息来源:《交通与运输》2005年第5期 作者:孙莉芬 张席洲    发布日期:2005-10-26

  二战以后,旅游业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近20年来,每年保持着5%以上的增长速度。据国际旅游组织估计,全球国内旅游人数至少是国际人数的10倍,即达到 69.8亿人次;旅游业的产值占全球GDP的11%,旅游业就业人口数占全球就业人口数的8%。我国2002年入境旅游人数9 791万人次,创汇达203.9亿美元,已成为亚洲第一位旅游接待大国。国内旅游人数达8.78亿人次,创收人民币3 878亿元,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休假日的逐渐增加及旅游时尚的形成,国内公民的出游能力也日益提高,交通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特别是由此所带来的旅游者假日出行难问题一直是制约与困扰着我国“黄金周”假日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显示,2000年第一个国庆黄金周7天长假里,全国居民国内旅游人数为 5500万人次。2004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旅游者1.04亿人次,比2002年“五一”黄金周增长19.6%,比2000年第一个黄金周期间的游客人数增加了近一倍。

  大量旅游者给城市交通带来的压力远远超过市民出行带来的压力,旅游者的流动给城市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休闲时间日益增多和游憩需求迅猛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旅游交通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把旅游交通的概念融入交通规划势在必行!

  一、旅游交通系统构成及功能

  1. 旅游交通概念

  旅游,就其实质而言,包括旅行和游览两个方面的内容,一般来说,旅行为手段,游览才是目的。

  旅行方式主要包括铁路、水运、公路、航空和特种交通5种运输方式。其中用于长距离旅行的主要依靠航空运输,而短距离旅行主要是靠汽车、火车和轮船等交通运输方式。在特殊区域,旅游还需借助于特种交通运输工具及方式,如缆车、索道等。地道的旅游交通,诸如旅游包机、旅游车、游船等,则是专门为旅游者提供交通运输服务的。但是,旅游者绝非只是乘坐旅游交通工具,他们使用最广泛、最频繁、最常见的还是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如民航班机、普通客车(包括火车和汽车)、轮船、市区公共汽车、地铁以及出租车等。所以,旅游交通是同整个交通运输系统联系在一起的,而且只是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中的一部分,与通常所指的交通运输之间很难划出一个明确的界限。

  2. 旅游交通的功能

  (1)旅游交通系统是旅游成功发展的基本成分。交通是一种最基本的旅游需求,它的运行既是旅游流的扩展因素,也是旅游流的限制性因素;所提供的交通设施的质量也影响旅游流的类型。交通网络作为旅游流的廊道,通过这些廊道,旅游者从他们的定居地到目的地并返回他们的定居地;如果交通换乘线路区的运行不能使旅游者满意,也许将阻止旅游流的合理流动。

  此外,交通在新的吸引物聚集体的成功创造与开发中及现存的吸引物聚集体的健康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适合的交通系统能使已经衰退的或消亡的旅游中心区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并能吸引大量的旅游者前来。

  (2)旅游交通系统是旅游完成的重要要素。旅游过程一般以景点为节点,以交通路线为连线而形成闭合系统,需要交通路线通达、交通工具输送,又要有交通路线、交通活动将所有旅游内容串连起来,才能完成此闭合系统的运转,交通是充分必要的条件。

  (3)旅游交通能为游客生产快乐的体验。在旅游业高度发达的今天,旅游交通除了具有为旅游者提供空间移位的基本功能外,在某种程度上还具有满足旅游者旅行、游览和娱乐需要的多重特殊功能:越来越多的旅游交通工具和设施,如豪华游轮、旅游列车、游览马车等逐渐发展成为既能满足旅游者物质上的享受,又能实现精神文化观赏价值的旅游吸引物,具有某些旅游资源的特征。

  二、旅游交通规划设计的协调设计理念

  根据协同学原理和城市设计中的共生原理,城市规划设计作为从空间上动态地优化配置各种资源的手段,应寻找一种最优的动态协调方法,以达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动态综合平衡。这种动态协调不仅指系统内部,更包括系统本身与外部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协调,这便是协同。在进行旅游交通协同设计中,应将交通设施的规划设计同道路景观相结合,以达到交通需求与景观效果的协调,并着重从规划控制、交通环境的优化、可持续发展、静态交通的设置、交通设施建设的改善等各个方面加以综合考虑,追求当前实际与未来的共生,交通需求与景观环境的共生,交通网络与基质的共生,交通设施区位与交通网络的共生,符号语言与心理习惯的共生,以实现多元设计要素整体共生与互补,从而使整体交通设施的功能最佳化,形成动态的风景线,并最终使其与大地景观形成一体化的无缝拼图,诱导游客感知到如诗如画般的美好体验。

  1. 宏观上——具有绿道意识

  绿道是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和人工景观线路。它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及其他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进行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

  绿道网络是将相互独立、分散、缺少系统性连接的大量公园和开敞绿色空间进行连通,形成综合的、有机的绿色通道网络,具有环境保护、经济利益、美学上的巨大价值。绿道网络规划将成为21世纪户外开敞空间规划的主题。将绿道意识融入到我们的规划设计中,发挥其生态、游憩和文化的功能。

  2. 中观上——把握“文脉“原则

  道路是地区文化的载体,要从城市自身的性质、地域背景、气候条件出发,确定景观形成的重要街区和主要道路,制定正确的城市道路景观引导基准,促进城市道路设计、改造更新过程中向着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

  (1)旅游城市道路景观系统的组合。旅游城市丰富的内涵决定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具备多姿多彩的个性。旅游城市道路系统大致可由外部道路景观系统、自然与历史道路影响系统和现代道路景观系统组合而成。

  城市外围入城干道是观赏城市整体轮廓景观的重要场所,在选线时除考虑道路的功能性、经济性外,特别要考虑对城市整体轮廓景观的观赏,预留一定的观赏保护区域,以使在入城干道上对城市整体建筑群的面貌特色、城市主要自然特色点和城市主要特色建筑的观赏有较好的效果。城市生活性千道和客运交通干道的选线应力求在道路视野范围内把城市的自然景观点和城市人文景观建筑、古树古木组织起来,成为一个联系城市自然和历史性景观的骨架,成为城市主要景点的观赏性的道路空间。

  城市交通干道沿街两侧建筑结合现代化交通设施的设置,可形成反映现代城市生活气氛和城市街道景观系统。

  城市道路景观系统的组合,可使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空间环境、不同的景观层次去体会,它应因地制宜地表现出城市既有的优美的自然环境,又反映出深沉的历史内涵,更表现出富有现代生活气息的整体形象。

  (2)景区道路景观控制。道路系统是保证景区内物资流通和人流流通的重要基础,同时也形成一种独特的景观。由于人对各种道路的不同使用要求,在不同种类街道上的行为模式、活动方式亦不同,而导致人以不同的行进速度、体验方式来感受道路空间。这要求我们对各种不同种类的道路采取不同的景观设计方式来满足道路使用者的空间愉悦感。

  按不同的观赏方式(步行、车行……)产生不同的观赏速度和景观感受,将景区内道路主要分为机动车观光路、步行观光路和山林探险路。这三种道路形式对于自然资源与环境的改变程度依次减弱,社区和游客使用的难度则依次增加。要根据道路不同的利用程度对道路景观进行不同的保护,同时必须遵守选线时顺应地势,不得大规模破坏或改变地貌,道路铺装应当尽量使用当地材料,注意维护道路安全等原则。

  机动车观光路是景区的动脉,因为其特有的机动性和便捷性,不可避免会改变地貌,但必须尽量配合地势进行建造。机动车观光路位于景区内景点较为集中或沿途景观较有特色的地段,主要以机动车为交通工具,向游客提供较快速较舒适的道路交通服务。

  步行观光路是景区内游客旅游和当地居民日常生活所主要依赖的步行系统,为满足交通流量和提供舒适的交通环境,必须提高路面质量,同时要注意维护景观。步行观光路位于景区景点较为集中或沿途景观较有特色的地段,主要以马匹为交通工具,向游客提供较慢速舒适的道路交通服务。

  山林探险路是增加游客体验的特殊路段,重点在于它的原始性和趣味性。应尽量保持其原始状态,在部分危险路段可修栈道或增加护栏等安全设施。探险路位于景区内各景点较分散的地段,以徒步行走为主,也可以马匹为主要交通工具,游客游览体验为慢速且艰苦。探险路两侧和目的地基本为自然资源较敏感的区域,因此探险路一般为自然形成的小路,除危险地段作路面整修外基本保持自然状态,将道路对自然改变的程度控制到最低。这样,不仅有效地保护了自然资源,同时亦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游览体验种类。

  5. 微观上——极富人情的设计

  道路作为城市形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交通运输的通道,又是人们户外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定向的交通与不定向的人的活动的统一体。道路空间从使用者的利益出发,悉心考虑每一环节,表现出人性的关爱。除了无障碍设计是其中一大体现外,还有:

  (1)亲切而充满情趣的铺装景观。运用种类繁多的铺装材料和各种各样的施工工艺让路面美起来,丰富的色彩,各具特色的质感,形似多样的构形所表现出的韵律、动感,以及一些带有象征意义的细部设计等赋予路面生命力与个性,它们本身构成了一种景观,即“铺装景观”。铺装景观在解决功能、符合审美观念的同时,还反映了地域文化的特征,地面上的画面,给路面注入色彩斑斓的文化内涵,人行走其中,低头移目也是一种享受。

  人行道的铺装大多采用铺装景观,应在解决道路的基本功能的同时,注重与周边环境的调和,根据街道的性质、历史背景和周围景观要素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此外,地域个性的表现、快速性也是其设计目的。快速性表现在视觉的快速辨识和步行的快速行走上,应从路面色彩、明度、质地、线型的区分方面,加强视觉引导效果。

  另外,道路缘石、排水侧沟、防护栏、街灯、信号器、电话亭、雕塑、植物、路牌、坐凳等道路附属物,要经过精心设计的考虑,使对自然石材潜在美的认识和运用的能力在这里得到极好表现。整个环境给人以精细处理之感,以此赋予街道优雅的气质。

  (2)有序高效的标志系统(解说系统)。道路最基本的功能是有效地组织人流车流,使之快速安全到达目的地。根据路段性质和周围环境,从人的行为出发,合理设置各类标志。

  标志的种类繁多,形式各异,有记名标志、诱导标志、地图、规章制度的说明等等。设置的形式、位置、高度、大小,以及文字的表达都需要经过仔细考虑,便于行人根据自己的意图高效准确地使用。在重要路段、路口、道路两侧、路面设置明显的导示标志或汉语、英语文字说明,还有公众信息提示、路口提醒,地铁无人售票的使用说明、乡野地区的木制路牌等设置,都要从公众和游客的需要角度加以设计。

  另外根据路口的级别大小,路牌内容的多少也有所不同。行人用的路牌与车行用的路牌,根据视野角度的不同,设置位置、大小、密度也应随着变化,越是复杂的路段路牌密度越大。

  (3)方便而美观的停车设施。停车难是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在游客比较集中和旅游黄金季节时旅游区的停车问题就会更加凸显。在旅游景区周围寻找停车位的机动车形成了一股独特的车流,这种车流加剧旅游区交通混乱的局面,从而更加恶化了旅游环境,影响了旅游景点的形象,合理地配建一些旅游车辆专用的停车场,并组织合理的旅游交通路线,将会缓冲这一矛盾。另外停车场可采用规则式铺装方式,运用植草砖,在满足停车需要前提下实现最高的绿化率。

  三、结语

  旅游交通关系到旅游经济、区域交通、生态环境及历史文化保护等多方面的问题,为此合理规划交通旅游轴线和增加旅游管理引导设施,来引导不同旅游需求的交通流运行在旅游交通轴线上,从而达到缓解中心区交通压力的目的。同时,在重点景区周围增设新的停车设施,有助于均衡交通流,形成一个快速、舒适、安全、便捷的旅游交通网。

新闻关键词:

动态信息其它相关新闻

新闻专题

更多>>

金龙客车服务2016厦门

大金龙多年来一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勇于承担企... 更多>>

亚星新能源客车专题报道

纵观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虽整体增长乏力,但新能源... 更多>>

大金龙第六次出征比利时客

2015年10月,第23届Busworld Ko... 更多>>

金旅第5万辆客车出口以色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复苏持续乏力、中国经济进入转型... 更多>>

最新图片

Copyright 2004-2022 ChinaBus.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442号 京ICP备14048454号-2
版权所有:客车信息网 主办单位:北京国脉中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信息发布欢迎投稿意见建议诚聘精英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