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正在积极争取国家鼓励支持低速电动车发展的政策措施,预计今年我省低速电动轿车产量有望超过6万辆,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将达到1.5万辆左右。”山东省经信委装备产业处处长李英峰2日告诉经济导报记者,今后几年,我省将推动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配套向高端、高质发展,一大批新能源汽车新项目、大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达1500辆
据介绍,到去年底,全省新能源汽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达70多家,全年生产混合动力客车、纯电动客车、低速电动车、旅游观光车等10多个品种的新能源车33354辆,较上年增长62.1%。
“我省低速电动车生产规模较大,部分新能源生产企业优势明显,新能源汽车呈现出口规模增长快、出口品种增加、出口厂家增多的特点。预计今年全省出口量将达到1.5 万辆左右。”李英峰说。目前,我省有3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获得了生产资质,分别是中通客车、山东沂星和中上汽车,齐鲁客车正在申报当中。而这些企业均开发出独具特色的产品,其中中通客车的混合动力汽车和山东沂星的纯电动汽车技术优势明显、生产规模居国内同领域领先地位,部分产品已销往国内外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去年,全省生产新能源客车513辆,增长90%。根据企业目前订单及市场预测,预计今年全省新能源客车产量将达到1500辆,增长近两倍。”
低速电动汽车生产规模明显扩大。去年,山东时风集团等18家企业生产低速电动轿车,生产低速电动轿车29731辆,比上年增长74.3%。释放低速电动车产能。
“即便如此,从总体上来说,我省新能源产业仍需强身健体,走高端之路。”李英峰表示,我省新能源汽车缺少规模大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全省拥有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中只有中通客车和山东沂星实现了批量生产,缺少生产规模大、产品技术水平高的新能源乘用车 (轿车)生产企业,多数企业尚处起步阶段。并且产业总体规模仍较小,全省列入国家公告的新能源客车生产企业仅有3家。目前,国家对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实行公告准入管理,未获得生产资质的企业难以挂牌销售,产品只能出口国外。企业普遍面临开拓市场和融资难问题。国家尚未放开低速电动车生产,全省近20万辆低速电动车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此外,产品结构不够合理。乘用车产品都是以铅酸电池为动力的低速电动车,还没有国家鼓励发展的高端新能源乘用车产品。
据透露,我省正在拟订低速电动车试点办法,选择低速电动车试点市和试点企业,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加快开展低速电动车示范推广,并适时在全省范围推广使用。加快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专项的筛选,支持产品技术水平高、科技开发能力强的零部件企业加快形成产业规模,尽快形成竞争优势。构建全省新能源汽车创新平台,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大对新能源汽车领域关键技术的研发,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