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动态信息 >> 新闻正文
乌市征282条“BRT公交”意见
文章来源: 新疆新闻 发布日期: 2011年3月1日
分享按钮

    乌鲁木齐BRT公交系统市民意见征询昨天结束,2月7日—28日的征询期内,乌鲁木齐市建委共接到各种意见建议282条。其中,支持BRT建设并对线网规划提出修改意见的211条,占总数的74.82%;不支持目前BRT规划方案的33条,占总数的11.70%。

  乌鲁木齐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说,在向社会征询意见的同时,他们还向国内相关专家提供了该规划方案,向他们征集了宝贵的建议。

  据介绍,此次提出意见建议的市民有个体从业人员、私营业主、机关人员、学者等,年龄有20多岁的年轻人,有中年人,也有70多岁的老人,其中以40岁左右居多。他们就本次规划方案提出了线路走向、建设模式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建议。

  其中,部分市民认为此次方案中的五条快线覆盖面不够,不能满足其出行需求,建议将BRT的服务范围扩大到以下片区:火车站、二工高铁站、飞机场、仓房沟路片区、大湾煤化厂片区、西山片区、幸福路和青年路片区、城北长春路-天津路片区、卡子湾及米东片区。

  还有些市民担心如果设高架专用路,会对城市景观破坏严重、增加道路沿线噪声污染、影响沿线商业发展、交通安全隐患较大、运营维护不便等,从而不支持该方案。同时,收集的建议中还包括了BRT系统在建设、运营、维护过程中需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包括:应充分考虑BRT系统与未来的轨道交通、常规公交之间的定位及接驳;应配套建设市区综合交通枢纽站和BRT车辆的停车保养场;BRT高架道路所需清雪、除冰设备要配套齐全;应配套建设残疾人和老人的便民设施等。

  今年2月,乌鲁木齐市结合全市综合交通规划、公共交通规划和轨道交通规划,提出了逐步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BRT)为支撑,常规公交为补充的立体化公共交通体系的交通发展战略,并制定出今年在首府建设大容量快速公交(BRT)系统方案,拟建设高架、独立的快速公交通道,同时兼有应急功能,涉及两条主线和三个路段。

  市民建议应尽快建轻轨交通

  市民文军此前曾在征询西大桥缓解道路拥挤的意见时,获得过一等奖,此次他又对BRT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文军认为,高架路的修建对人文环境和城市景观的破坏是极大的,而且成本巨大、工期较长,后期维护成本也高。他支持首府修建“BRT”快速公交系统,但坚决反对修建采用全部、全程高架路的方式和方法。他说,济南、郑州、北京都是在原有路面上修建的,以北京2005年建成的快1线为例,投入两亿元,采用在原有路线上改修建而成,全线长17.8公里,22个自动化、信息化站台,每天运送乘客13万—14万人次,原先的信号灯优先调配给“BRT”系统,目的是节约成本、解决运力、建设周期短。

  为此,他提出,目前人们出行的方式依次为:步行、自行车、轨道交通(轻轨、城铁、地铁、高铁)、公交车、出租车、小轿车等。与其这样大规模、大投入的格局来修高架快速公交系统,不如修建轨道交通之一的轻轨,因为高架路几乎是给轨道交通准备的。另外从未来交通发展的趋势看,轨道交通将主宰未来。

  文军在意见中还详细列出了在建设“BRT”前,应该做的配套建设,比如打通“断头路”和丁字路、增加人行地下通道或天桥、启动出台自行车专用道、停车场等前期工作和规划立项等,同时提出了建设轻轨交通的几条线路。

(值班编辑:王野)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