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零排放”被炒作得震天巨响……问题是:电的来源有多清洁?在完成电力能源结构调整和低污染火力发电达到一定水平之前,大力发展电动车是否“按下葫芦起了瓢”?
自从2009年1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部委联合发文,宣布大力扶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鼓励政策以来,电动车“零排放”被炒作得震天巨响,电动车的发展浪潮随即席卷全国,纯电动车的研发、生产成了行业先进技术的标志。
然而,我国电动车是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吗?通过对二次能源——电力,在转换过程中排放进行必要的分析便可一目了然。
电力虽然是一种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的清洁能源。但是,它需要由一次能源转换而来。一次能源包括不可再生的原煤、原油、天然气、油页岩、核能和可再生的太阳能、水力、风力、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等。
我国是以火力发电为主的国家,据2006年的统计资料介绍,全国发电总量2.83万亿kWh中,火力发电占83.2%,水力发电占14.7%。其中,火力发电厂除小部分使用天然气和石油之外,所使用的燃料基本上是煤炭,约占全国煤炭总消费量的49%。据此,有专家作出我国用电排放的统计分析,即:每节约 1度(kWh)的电,就相应节约了 0.4kg标准煤,同时减少污染排放0.272kg碳粉尘、0.997kg CO2(二氧化碳)、0.03kg SO2(二氧化硫)、0.015kg NOX(氮氧化物)。
从图中几款相当于1.5升排量小型汽车的CO2排放对比情况来看,由于我国主要以煤炭为主转换电力,所以综合电力CO2排放为0.997kg/kWh。尽管电动车在行驶中尾气排放为零,但电力消耗过程中同样也在很大程度上污染着环境,实际CO2排放量远远高于日本电动车,也远比混合动力、天然气汽车污染严重,甚至超过传统汽油的排放程度。这好比将拔掉的汽车的排气管加在了电厂的烟囱上。所以,在完成电力能源结构调整和低污染火力发电达到一定水平之前,大力发展电动车恰似“按下葫芦起了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