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T已成为广州公共交通改造的一个成功例子
广州将建新的BRT线路,具体的位置和线路走向目前还在论证中。昨日,在省人大代表的视察活动中,市交委副主任颉亚林透露,建第二条BRT的论证工作还在做,目前没有定论,“因为BRT的建设需要一定的道路条件,因此,广州大道、黄埔大道等主干道都会纳入论证范围”。另据了解,广州将调整地铁三号线走向,使其走清河东路走廊,与四号线在海傍换乘,预留向东延伸至海鸥岛。同时,轨道交通八号线将自化龙延伸至汽车基地。
BRT新线
两条大道纳入考虑范围
就道路拥堵的问题,市政协副主席、市规划局局长王东认为,在大城市要缓解交通拥堵,最终只有靠公共交通的发展。“BRT和国外的有轨电车等快速公交方式都可以去尝试,规划局也会把这些都纳入考虑范畴。我们不能上班都靠小汽车,再修多少路都解决不了”。
王东透露,广州将建新的BRT线路,具体的位置和线路走向目前还在讨论中,市交委正在牵头论证。市交委副主任颉亚林证实了这一消息,“论证工作还在做,目前还没有定论,具体建在哪里还不好说”。颉亚林透露,因为BRT的建设需要一定的道路条件,因此,广州大道、黄埔大道等主干道都会纳入论证范围。
王东还透露,广州已有计划在城乡接合部建大型停车场,地铁西朗站和海珠客运站,除了满足一般的公交车,将增加一些停车场。王东介绍,第一批将有五个外围大型枢纽型的地铁站,附近将建大型停车场,比如汉溪、海珠客运站、滘口地铁及长途客运站等。“我们今年要立一个项,做全市交通枢纽的详细规划,其中就会包括停车场。”
道路
5年内客村立交拓宽改造
周鹤龙介绍,目前规划局正在牵头统筹2011-2015年的道路建设计划。根据该计划,将优先建设支持重点地区发展的项目,如花城大道东延线(员村地区)、快捷路二期工程(白鹅潭地区),广州大桥、洛溪大桥和客村立交拓宽改造(新中轴线南段地区)、白云六线(知识城)、云溪路西延线(龙洞)、华南路东延线(萝岗)等项目。
在解决局部交通拥堵和支持保障性工程方面,则将优先建设流花湖隧道、西湾路拓宽改造及同康路工程(同德围地区),大坦沙大桥系统(金沙洲地区),龙归城保障房周边道路等项目,打通江南大道南、江南东路等断头路,加快人行过街设施建设。
地铁
将建快慢线但困难不小
市规划局副局长周鹤龙在汇报中透露,广州将学习国外,建地铁快慢线,慢车站站停,快车则只停两三个站就到达终点站。目前,计划到南沙和到从化的线路建快慢线。“这样,从市区到南沙和从化的时间将大大缩短,从中心城区到从化大约只要一个小时。”
省人大代表、地铁公司总经理丁建隆也表示,目前地铁快慢线的研究正在进行中,目前遇到了两个较大的问题,一是资金不足,二是征地难。据了解,普通地铁线路只要两条线,而建快慢站则需要四条线,建设成本就要大大增加,而且建高架的征地面积也要大大增加。
三四号线将调整走向
据了解,2020年线网规划方案已获得了市人大常委会原则上的同意,市人大常委会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为此,市规划局将方案进行了部分调整。根据省政府确定的广莞惠城际轨道走官桥方案,相应将三号线向北调整走清河东路走廊,与四号线在海傍换乘,预留向东延伸至海鸥岛;鉴于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近期不实施,建议将轨道交通八号线自化龙延伸至汽车基地。
同时,结合广州市“123”城市实施重点和中新知识城的建设,增加轨道交通二十一号线(东部新城快线),南起黄村,经奥体中心、科学城 (论坛 新闻)、萝岗、镇龙、朱村等地区,东至荔城。满足东部新城各组团之间的内部联系,兼顾东部新城与中心城区的快速联系。
未来5年建11条地铁线
就轨道交通的建设情况,市发改委副主任曾进泽介绍,近期建设规划调整中线路六号线二期、七号线一期及九号线已启动建设前期工作,计划今年全面动工建设。
对于2011—2015年有关线路的建设时序,曾进泽表示,为了尽快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将优先考虑启动中心城区的八号线北延段(文化公园至白云湖)、十三号线(东风路快线凰岗至象颈岭)及十一号线(环线)的建设。
为支持城市中大产业项目建设和城市新经济增长的发展,特别是支持从化和中新知识城、东部新城、亚运城 (论坛 新闻 视频),以及番禺化龙国际商贸城和广汽基地等区域发展,迫切需要建设十四号线(嘉禾至街口)及知识城支线(新和至知识城南)、二十一号(黄村经镇龙至荔城)、三号线东延段(番禺广场至海傍)及八号线东延段作为支撑。
为支持城市外围区域发展,加强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快速交通联系,考虑适时启动建设七号线二期(支持黄埔长洲岛及大沙地),四号线南延线(衔接南沙客运港)和十六号线(衔接增城荔城)建设。
按上述考虑,在2011~2015年间,广州拟建11条线路(含延长线),包括十三号线首期、八号线北延、十一号线(环线),十四号线及知识城支线,二十一号线,三号线东延段,十三号线二期,七号线二期,四号线南延线,八号线东延段,十六号线。
代表建议
完善新城区配套减少市区交通压力
省人大代表、广州市地铁公司总经理丁建隆在昨日的视察中提出:要改善广州的交通,一定要组团式发展。如果新的组团中配套完善,娱乐、教育、医疗、就业都有很大空间,那么居民上班、上学、就医就不用跑回老城区,会大大减少交通量。
“如果这些配套都不完善,白天上班、小孩上学,甚至看个电影都要回老城区,那就变成天天春运了。”丁建隆说,地铁三号线的潮汐客流正好说明了这个问题,虽然很多人住到了番禺,但上班、上学还是要回市区,三号线每天上下每高峰期的客流走向都是固定的。
对此,王东表示赞同。他表示,城市拉出去是对的,应尽量减少潮汐交通。而新区的功能、就业都要优化。“如果新区做得好了,房价不会比老城区低,苏州就是一个典型,它的新区的房价就是高过老城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