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动态信息 >> 新闻正文
大力发展天津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有望“解堵”
文章来源: 凤凰网 发布日期: 2011年1月6日
分享按钮

    目前,本市机动车保有量超过172万辆,而自行车有约600万辆,因“车”带来的诸多问题让天津市目前的混行交通道路变得更脆弱。

    机动车保有量攀升 交通高峰时间延长

     从市交管部门了解到,截至今年8月20日,本市机动车保有量约172万辆。若按每辆车车身长度4米计算,长度相当于环快速路西北半环的344倍。按照目前机动车增长速度预计,明年本市的机动车将达200万辆,到2015年将突破300万辆。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地区每公里道路的机动车保有量达270辆时,该地区的机动车容量就达到饱和,如继续增加机动车在道路的行驶车速将下降、出现交通堵塞等拥挤情况。
 
    虽然,近年本市不断加大路网改造力度,但修路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机动车攀升的速度,处于交通流量饱和的道路越来越多,城市路网越来越脆弱。市交管局指挥中心的统计,2000年,本市道路交通早晚高峰平均只有1个小时,而目前平日的早晚高峰时间已扩大为7时至8时30分,16时30分至18时30分。随着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这一时期内还将会在一段时期内继续延长。

    出行结构不合理 道路交通不堪重负

    虽然今年本市加大了对公共交通设施的投入,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已由1980年的2.51%发展到现在的13%。但公交线路主要集中在主干道路上,在支、次干路的站点少的布局不合理、同时覆盖率低,线网结构单一,重复系数高,以及公交票价不具备吸引力等原因,使市民更多的是选择小客车作为替代自行车的出行工具。目前,市民以小客车作为主要的出行工具的比例为18%,这高于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
 
    市非机动车管理部门统计,目前,本市非机动车保有量为600万辆,比10年前减少500万辆。虽然非机动车出行比例由1993年的60.48%下降到目前的37%,但仍是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在本市中心城区有84个路口的自行车高峰小时流量超过1万辆。目前,机动车与步行、非机动车和公交车出行方式并行,本市交通方式结构逐步呈现多样化的混行交通。由于慢速与快速交通工具形式并存混合在一起,造成相互干扰,以及个别非机动车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违法行为,影响道路通行效率并制造了交通拥堵。

    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可让城市路网增速
 
    在天津“十二五”城乡规划中指出,本市将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进一步加快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加快公共交通的建设速度,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全面提高公交出行的比例。为适应私家小汽车的快速发展,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在外环与快速环线之间的轻轨、地铁站点建设远近接驳的“停车换乘”枢纽,并逐步形成规模,建成快速公交优先通道网络。
 
    社会专家表示,汽车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的趋势,目前我国机动车拥有量还处在较低的水平,在公交系统不发达、出行距离延长的情况下,小客车增长还没有达到平稳期,现阶段不应限制其拥有。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天津城乡建设研究所顾问王明浩认为,通过财政对公交补贴,实现公交价格的优惠;在明确的政策支持下,加密公交车次并优化线路,以此来提高市民对公交车的认可度,鼓励更多的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使得城市的出行结构趋于合理,在缓解道路拥堵同时,让大家的出行变得顺畅。

(值班编辑:王野)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