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昨天早上六点,塘沽欧美小镇公交场站内,路灯照耀下一辆崭新LNG新能源公交车的车窗闪闪发亮,39岁的驾驶员刘建新仔细拂去车窗上最后一丝灰尘,然后满意地坐回到驾驶座上,打火儿、启动,车缓缓开出场站,开始了他新一天的工作。” 刘建新还告诉记者,他利用业余时间自费取得了塘沽党校经济管理专业的大专文凭,被同事称为“大学生驾驶员”。
昨天早上六点,塘沽欧美小镇公交场站内,路灯照耀下一辆崭新LNG新能源公交车的车窗闪闪发亮,39岁的驾驶员刘建新仔细拂去车窗上最后一丝灰尘,然后满意地坐回到驾驶座上,打火儿、启动,车缓缓开出场站,开始了他新一天的工作。
刘建新爱车,无论在车队还是在亲戚朋友间,都是有目共睹。哪怕是车窗上的一行水渍,后视镜上的一抹灰尘,车厢地板上一小块儿纸屑,他都要收拾干净。
十二年前,年仅27岁的刘建新坐到公交车驾驶座上,从此开始了他的公交事业。一晃十几个年头儿过去,刘建新经历了酷暑盛夏,也经历了数九寒冬。辛苦的公交工作使刘建新感慨颇多。
刘建新告诉记者,“塘沽的冬天很冷,以前的旧公交车四面透风,稍微一提速冷风就从车窗、车缝、车门吹进来,手冻得握不住方向盘,踩刹车和离合时脚都是麻木的。你看现在的新车,有空调,乘客和司机都不再挨冻了,过去那种工作时冻手冻脚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
刘建新还回忆自己当上驾驶员的第一年夏天,他驾驶中巴车行驶在烈日下,车厢内乘客“脸贴脸”站着,原本就狭小的空间变得密不透风,刘建新跟所有乘客一样在稀薄的氧气下觉得头晕脑胀,额头的汗水滑落进眼睛里,有一种火辣辣的刺痛感。而靠近左侧车窗的手臂已经晒得通红,一天下来,都没有力气吃饭,只是抱着凉开水猛灌。整整一夏,被阳光灼伤的胳膊脱下几层皮。
工作劲头儿越来越足
记者随刘建新一起开始出车。车到一站,一位男子上来后像老朋友似地跟刘建新打了个招呼,“换车后我还是第一次坐咱这车呢,跟以前真不一样。以前坐车人挤人冬天冷夏天热,现在车里环境好了,司机师傅服务周到,乘客们也都开开心心的。”
“过去工作环境比较差,一边负责驾驶一边又要顾及到客票收入,精神压力又大,常常会影响驾驶员的心情,有的时候甚至会影响到自己的服务质量。更换新车后,驾驶员不用再负责经营,只需要专心开好车就行。”刘建新说从加入825路车队到现在,自己的工作内容没变,照样是每天一脚刹车一脚离合地“跑公交”,变了的是车辆配置,是工作整体环境,是乘客对自己服务和对整条线路的评价。趁着在路口等红灯的空暇,刘建新看了眼窗外,不远处一座大楼正平地而起,跟十二年前相比,自己熟悉的行驶路线附近每天都有新的变化,“这个城市发展得多快,如果不是每天都看得见,我肯定不敢相信这就是老塘沽。”
刘建新还告诉记者,他利用业余时间自费取得了塘沽党校经济管理专业的大专文凭,被同事称为“大学生驾驶员”。2010年,因为出色的工作业绩,刘建新被评为车队和公司的爱车标兵、安全无事故先进驾驶员和三星级驾驶员。刘建新说,每天看着乘客欢喜而来满意而去就是他最大的新年愿望,把车开好保养好,把车内卫生做好,向每一位乘客提供优质服务就是他今后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