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动态信息 >> 新闻正文
客车产品开始跟着浙江市场走
文章来源: 贾新光 发布日期: 2010年12月6日
分享按钮

    新闻背景

    大约半个月前,客车行业老大——宇通客车在杭州举行了一场旅游产品推荐会,推出了五款新车:ZK6708DH轻型商务客车、ZK6127HS豪华旅游客车、ZK6122HQA9全承载客运版、ZK6122HB旅游版和ZK6126HQD9前悬加长大型旅游客车等。这些车根据配置售价在30多万-100万元之间。

    据厂家提供的信息,浙江至少有150家大型旅游公司参加了这次新车发布会。郑州宇通客车品牌管理部销售公司总经理韩军说,宇通客车已广泛用于公交、客运和旅游行业,此前,还办过不少针对长途和公交车市场的产品推广会,但在旅游市场还是第一次。因为浙江有这个需求,而且最近就要新增一批旅游车辆。

    宇通客车浙江分公司经理李晓学的解释是,宇通客车的客户大多集中在长途车和公交车上,但随着各地高铁和动车的冲击,宇通客车发现长途客车的市场越来越小,而旅游车的市场将会放量。考虑到浙江省的旅游出行和旅游接待规模都比较大,而且浙江人的要求比其他市场要高,宇通客车专门针对浙江市场的消费特点开发了一款ZK6126HQD9前悬加长大型旅游客车。这款63座的加长客车比长途车更舒适,外观更漂亮,视听系统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高清汽车影院。

    该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适合南方梅雨天气——宇通客车有个行业内最先进的德国杜尔公司设计的整车电泳工艺,防腐车辆骨架和车身外表可以做到8-10年不生锈(沿海8年,内陆10年以上)。

    宇通客车提供给本报的信息表明,今年前10个月,全国旅游类大客销量近4000辆(浙江约800辆,占全国20%左右),比去年增加60%以上,宇通客车约占全国旅游类客车销量20%。宇通客车针对旅游市场推出的活动对行业有何借鉴作用?让我们来看看汽车专家贾新光是如何评价的。

    宇通客车的这个营销路子是对的。

    当人们的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后,消费开始从吃、穿、用转向文化和娱乐。

    这是一个消费结构的提升,其中很重要的内容是旅游,而旅游也从过去的看名胜古迹向多元化发展,比如休闲、自驾,还有一些主题性的旅游等等。旅游应该是收入增加后在消费领域发展起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增长点。

    宇通客车的车身防腐填补了国际空白

    市场需求催生了旅游客车

    我国的高速公路系统已基本形成,基本能覆盖全国200个左右的城市和主要景点,旅游已从过去单调的旅途变成旅途享受。

    旅游市场确实对车辆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因为过去客车都是用货车底盘改装的,无舒适性可言,造型也无美观可言。后来,客车发展出了城市客车、公交客车、旅游客车和豪华客车派系。这说明客车开始针对不同的市场开发不同的产品,这是市场有需求。

    旅游客车相对来说,各方面要求比较高,第一,车辆本身造型要美观,要有现代感,第二,要安全,第三,要舒适,因为旅游是一种享受,不应有坐公交车那样的感觉。

    我刚从美国回来,美国的旅游客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美国最新的旅游客车底盘可以升降,车停下来时,底盘高度就降下来,车一开动,底盘就升高,这个就是在空气悬挂技术上发展的结果。对旅游客车来说,空气悬挂应该是一种标配,它只是一个舒适性的代表。

    防腐是客车质量的一大卖点

    宇通客车是国内第一个提出车身防腐概念的客车企业。事实上,车身质量和防锈质量是对旅游客车提出的很高的要求,而车身防腐应该是旅游客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当然,客车和轿车的防腐处理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轿车焊接完后就进入涂装线,防锈处理比较好;而客车的加工时间较长,车身锈蚀也比较严重,如何来保证客车涂漆的可靠性,这就对工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国外有一种空腔注蜡的技术,国内因成本太高基本没有采用。

    车身表面涂装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要求,比如湿热地区车体锈蚀速度非常快,沿海地区有盐雾浸蚀。国际上,轿车车体的保质期是12年,它是建立在严格的工艺程序的基础上的,但客车的车身防锈蚀能保证多少年没人提。

    因为没有标准,所以,很多客车使用一段时间后就锈迹斑斑,而更危险的是对底盘的锈蚀。上世纪70年代,上海轿车就是因为防锈不好,车身从里往外锈,大面积脱漆,感觉像长了牛皮癣。

    车身防锈对工艺要求非常高。客车的上装加工都是以手工为主,焊接则以金属结构焊接工艺为主,这当中,除锈、防锈就非常重要。客车在加工过程中有个很重要的工艺——打腻子,目的是为了求得车身的平整,喷上漆后就非常好看,但是,腻子不牢固,一是跟钢板结合不牢,二是震动也会让它慢慢从车身脱离,这样就加速了车身的锈蚀。可笑的是,过去一辆车要抹几十公斤的腻子,所以,车身迅速锈蚀。

    旅游市场给旅游客车留下了一片想像和发挥的空间

    在旅游客车方面可以想像的空间非常大,可以发挥的空间也非常大。但是,要考虑到旅游者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应该从产品开发上来适应这种需求。

    现在来看,外观设计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内在质量,特别是发动机、底盘和舒适性。不同地区对旅游客车的要求是不同的,比如北方对空调要求不高,但对暖气要求高,还需要冷启动功能,清晨温度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轿车可以进车库,但大客车往往停在露天,怎么保证在低温下迅速启动?

    还有,国内客车空调最大的毛病是温度不能调,不是太冷就是太热。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南方潮湿天气多、沿海地区盐雾灾害多,这就需要在车体结构和零部件上做相应处理。在西部地方,还应考虑到风沙比较大,对发动机很不利。

    现在西藏旅游增长非常快,但是,西藏的道路非常差,这不是说西藏不好好修路,而是因为冻害,冬天一冻,春天一化,路就完了。所以,底盘如何适应这样的路况是厂家应该考虑的问题。

    西藏是很多人向往的旅游胜地,但是,大家都怕高原反应。北京到拉萨的列车采取密闭增压减少了一些高原反应,我们的客车能否做这样的处理?

    在西方有一种流动旅馆,以这种方式旅游的车本身就是一个流动旅馆,吃、住、行都在车上,发展出一种边走边看的旅游。中国是否也会发展这样的车?

(值班编辑:吴奇)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