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市场分析 >> 新闻正文
大中型客车市场:洗牌加速喜忧互现(图文)
文章来源: 汽车工业研究 司康 发布日期: 2009年6月1日
分享按钮

   1 2008年大中型客车市场回顾
 
  回顾2008年,上半年,地震引发国内局部地区销量下滑,奥运带来服务用车需求增长,国Ⅱ转国Ⅲ使大量用户提前消费,而下半年,金融危机却让客车企业面临市场低迷的挑战,经历了前高后低、潮起潮落的喜悦与忧愁。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大型客车(含非完整车辆)累计生产42401辆,累计销售43994辆,同比分别增长2.78%和9.60%;中型客车(含非完整车辆)累计生产77474辆,累计销售79107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0.60%。就企业而言,郑州宇通、厦门金旅、苏州金龙、厦门金龙等一线客车生产企业及中通、金华青年等正在发展壮大的二线客车企业表现突出,其销售增幅都在19%—85%,甚至有些企业如厦门金龙集团销量增幅高达82.95%。当然,也有较多企业如东风、一汽、江淮、丹东黄海等表现得则不尽如人意。
 
  1.1 大型客车
 
  2008年,大型客车整车累计销售3.76万辆,同比增长24.63%。在按车长分类中,车长12m以上的大型客车整车同比增幅迅猛,销售同比增长48.12%;车长10—12m的大型客车整车继续保持稳定增长,销售同比增长20.15%;大型客车非完整车辆共销售6394辆,同比大幅下降35.87%,其中车长12m以上的产品在增长,主要是10—12m产品在下降。12m以上的大型客车整车增长迅速,主要得益于国家实施的公交优先政策,同时随着道路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城际、省际间的高速公路客运也发展迅速。而大型客车非完整车辆市场需求不断萎缩是一种趋势,客车整车厂家都开始选择自制大客底盘,从而争取赚得更多的利润,掌握核心的技术。从大型客车生产企业市场表现看,客车整车销售前5位的企业是郑州宇通、丹东黄海、厦门金旅、中通和苏州金龙,与2007年相比,它们的增幅都在14%以上,而厦门金旅和中通的增幅分别高达67.24%和77.11%;客车非完整车辆销售前3位的企业是一汽集团、陕汽和安徽安凯,与2007年相比,只有安徽安凯公司销量增长了50.11%,而陕汽和2007年销量前3位的东风和福建新福达公司均大幅下降。

  2008年大型客车总体(含非完整车辆)市场分月度和累计销售态势见表1、表2,主要生产企业销量及市场份额见表3。
 
  1.2 中型客车
 
  2008年,中型客车整车销售4.35万辆,同比增长14.94%;中型客车非完整车辆销售3.56万辆,同比下降12.72%。具体在按车长分类中,车长7—8m的车型最具代表性,在客车整车销量中增幅最大,同比增长达到23.01%,而8—9m、9—10m的车型增幅均不到9%;中型客车非完整车辆7—10m之间的3个车长段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2008年,国家进一步规范公路客运、旅游客运,旅游客车销量增长迅速,推动了中型客车整车销量的增长。同时,中型客车非完整车辆销量下降,反映了客车非完整车辆市场弱化的趋势。从中型客车生产企业市场表现看,客车整车销售前3位的企业是苏州金龙、郑州宇通、一汽丰田,3家企业销量增减幅度均不大,但第4名厦门金旅公司表现突出,增长率高达173.55%;东风汽车、安徽江淮、福建新福达公司分别位居中型客车非完整车辆销量排名前3位,其中东风公司销量小幅增长4.19%,而另2家销量的降幅均在10%以上。
 
  2008年中型客车总体(含非完整车辆)市场分月度和累计销售态势见表4、表5,主要生产企业销量及市场份额见表6。

  1.3 2008年大中型客车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2008年,大中型客车市场如同整个商用车市场一样,从同比增长率来看,上、下半年相比可谓两重天。开年就面临原材料供应不足的困境,因为这个时期重型货车销售火爆,重型货车企业也需要大量的原材料。此时,客车行业争夺资源能力较弱的劣势就表现出来——争不过重型货车、专用车厂。这其中的原因是客车的产业规模、市场规模都远没有货车行业大。随后第2季度,因7月1日商用车排放标准从国Ⅱ升级至国Ⅲ,对整个客车行业而言都是重大利好,购买力充分释放以致到爆发。若2008年下半年没有经济危机的影响,该年对客车行业来说应该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年份。
 
  然而刚过6月,全球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就开始显现。民工潮的时间发生了变化,这直接影响了客运企业的经营。返乡潮开始时,因为不是春运时间,故火车运力并不如以往紧张,于是务工人员开始选择乘火车回家,这就导致了2008年客运状态不理想,上座率低,使得道路运输企业经营压力骤然增大。加之整个经济形势不好,客运行业整体都在观望,对未来没有信心,因此主要客运车辆——大中型客车也就能不更新就不更新,从而导致需求萎缩。
 
  此外,在2008年的市场竞争中,排位不同的厂家表现又各不相同。年初争夺资源的时候,一线品牌企业占得了很大的优势,毕竟业务量大,管理也相对严格。当6月份销售高峰期来临,一线品牌却并未占尽优势,主要原因就是产能不足。虽然6月份一线品牌企业销量的增幅也很大,但比起二线、三线品牌的增幅来说,仍然相差很多。在行业需求大爆发(国Ⅱ升级为国Ⅲ)的时候,品牌和质量往往并不是用户首先考虑的因素,用户需求被及时满足才是第—位的。
 
  2 2009年大中型客车市场特点及需求预测
 
  2009年开门的第一个月份,因为月初元旦假期和月末春节长假,实际工作日不到20天,再加上整体宏观经济环境未得到明显改变,客车市场出现了各车型开门普跌的局面。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1月份客车行业总体(含轻型客车)产销量分别为17771辆和20019辆,环比下降38.40%和30.10%,同比下降40.67%和35.98%,其中的大型客车(含非完整车辆)产销量分别为2029辆和2243辆,环比下降50.34%和62.24%,同比下降51.45%和52.23%;中型客车(含非完整车辆)产销量分别为4365辆和4369辆,环比下降0.18%和48.70%,同比下降35.46%和39.75%。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人们不禁要问,这种市场走势还将延续多久?
 
  2.1 危机之下行业洗牌加速
 
  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是纯粹的市场行为。在我国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并不完全是这样。在我国近40家大中型客车企业中,年产销1000辆以上的企业只有20家左右,而这20家占到9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他20家企业平均每家年产销200辆左右,其中有一部分企业处于差不多停产状态。这些企业管理落后,产品没有优势可言,技术也相对陈旧。由于地方保护主义,这些经营不佳的企业依然可以生存。在经济危机的侵袭之下,各地方政府都在努力维持经济的增长,而这些已经成为负担的企业受保护的力度自然会减弱,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将提前被摆到日程上来。而以出口为主的客车企业在此次经济危机中普遍受到沉重的打击。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势下,行业中新一轮的洗牌势必将加速进行。
 
  2.2 新能源客车将成“亮点”
 
  在2008年,国Ⅲ排放标准的实施,推动了我国汽车-52节能环保工作的进程。随着酝酿多年的燃油税政策的正式出台,客车业又将拉开它2009年节能环保的大幕。
 
  业界人士一致认为,燃油税的征收对于中小排量车型、柴油车型以及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企业将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目前新能源车需求的增长,使国内众多客车生产企业纷纷行动起来。受燃油税刺激,新能源客车市场化步伐正在加快。现阶段各客车企业推出新车型时都在打节油牌,2009年客车行业更会刮起“节油风”。
 
  笔者预计,2009年天然气客车将是重要增长点。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燃气汽车,燃油供应紧张,价格不断上涨,这时燃气车辆使用成本的比较优势将非常明显。
 
  此外,财政部年初表示,今后将对购买新能源车的消费者直接采取财政补贴措施,并通过税收政策从生产和使用环节对新能源车的发展进行支持,初步预计到2012年,财政部将向新能源车的推广使用投入200多亿元,刺激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
 
  2.3 大容量车将成公交“新宠”
 
  2008年大型客车中公交车的销量是高于其他用途客车的。总体来看,公交客车市场是一个稳定市场。就2008年的销售情况看,金融危机以及国Ⅱ转国Ⅲ等对我国公交客车负面影响最小,涉及公交客车的企业有42家,其中34家累计销量增长,只有8家下降。初步预计,2009年车身长度在11—12m的车辆需求量是最大的,其次是10—11m,这种趋势是我国在发展公交方面一直提倡公交大型化显现出来的。基于此,以容量大、速度快为特色的BRT(快速公交)可能成为2009年公交车的又一发展方向。一些大的城市举办大的活动也将拉动大中型公交车销量的增长,政府也纷纷投入大量资金购置公交车,因为建设公共交通体系是一项民生工程。从这些因素来看,我国未来几年公交车的销量还将持续增长。
 
  2.4 农村市场或成又一“亮点”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其中,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可以使至少超过百万亿元以上人民币的市值,通过金融抵押、担保等路径打通这个不动产体系的融资渠道,至少形成数以万亿元计人民币的信贷需求。这在理论上每年将增加10万亿元规模的内需市场。它将极大地促进汽车等一系列商品的社会直接消费。
 
  随着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融资渠道和信贷制度的放开,农村市场的购买力将进一步得到有效释放,对于中轻型客车而言,在整个客车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适用于乡村及城乡客流运输的中低端车型无疑将会受到农村市场的热捧。
 
  2.5 经济衰退下2009年需求不容乐观
 
  展望2009年,尽管以上谈到了一些利好,但毕竟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对制造业的负面影响巨大。因此,笔者预计,2009年大中型客车市场超过10%的增长几乎不可能,具体到车型,大型客车可能有5%—8%的小幅增长;中型客车能与2008年持平已是最乐观的预测,很可能出现负增长。若从月销量环比走势来看,1月份因为春节长假比较特殊可能是全年的最低点,因此全年将是低开高走、波浪式反弹的趋势,或者说,下半年销量将会大于上半年销量。

(值班编辑:吴奇)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