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期间,大批外国游客来到北京,在观看奥运会的同时游览了名胜古迹,而他们的出行离不开客车。那么,在外国人眼中,中国客车表现如何呢?
皮瑞茨,墨西哥人
“我对中国客车非常满意”
从墨西哥来的皮瑞茨先生是一位汽车经销商,《商用汽车新闻》记者在雍和宫遇见他时,他正站在一辆宇通客车旁边,而他的同伴还在殿内参观。当问到他对所乘坐客车的感受时,皮瑞茨称赞道:“我非常满意。车窗大,视野开阔,可以看到窗外的风景;座椅坐起来也很舒服。但是车内的空调有时候会有点凉,不过在炎热的北京,我们经常浑身是汗,所以空调有些冷我们还是可以接受的。我特别满意的是司机的驾驶技术。在我去过的其他国家,司机开车的速度很快,而这辆车的司机开得非常平稳,我们觉得很安全。”当记者问到中国客车与国外客车的差别时,他说:“的确,欧洲客车企业的技术水平要高一些,但是中国客车的水平已经非常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了。
地安门,法国游客
“残疾人上下车不方便”
在地安门小吃街一带,记者遇到了一个法国旅行团,他们乘坐的是宇通客车。记者注意到,旅行团中有位乘坐轮椅的游客。他上车时,在车内有人拉、车下有人推的情况下,才艰难地上了车。记者请旅游团的导游充当翻译,询问乘客对车辆的感受,绝大部分乘客对车辆的舒适性等方面表示满意,但也有乘客提出,旅游车较高的地板、三级踏步,对残疾人和腿脚不便的人来说确实是不小的麻烦。
什刹海,外国游客
“中国客车非常舒适”
记者来到什刹海荷花市场,这里的外国游客非常多,一辆辆旅游大巴在路边停靠。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刚刚从海格客车下来的外国游客,他们表示,车辆乘坐起来非常舒适。
凯瑟琳,德国
“公交车座椅少,而且不是很舒服”
记者发现, 没有参加旅行团或者没有跟随旅行团一起行动的外国人很少乘坐公共汽车, 而是乘坐出租车。谈及原因, 他们表示,由于不熟悉路况,而且大部分公交车售票员不会说英语,乘坐公交车会在路上浪费很多时间, 不如坐出租车快。但是, 记者一位朋友认识的德国女孩凯瑟琳来北京旅游,她选择的出行工具正是公共汽车。当记者问她在德国使用哪种交通工具时,她说:“在德国我几乎从不乘坐出租车,因为出租车价格太高了。德国公交车的品牌普遍为奔驰、曼和斯堪尼亚。中国的公交车与德国的相比区别不是很大。比如说,车辆行驶时的噪声水平两国公交车相近。”不过,她也指出中国公交车的不足之处:“公交车上的人很多,很拥挤。车上座椅比德国的公交车少,而且坐起来不是很舒服,我觉得应该在这方面进行改进。”同时,她还表示:“中国公交车票价的计算比较简便,而在德国票价计算有点麻烦。另外,中国售票员很友好,虽然他们报站时总是大声喊叫,让我们感到奇怪,但总的来说他们仍旧是很友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