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市场分析 >> 新闻正文
客车频惹祸对策在何方
文章来源: 大河报 记者李红汛 发布日期: 2008年7月24日
分享按钮

    河南省公安厅交警总队的通报显示,2006年上半年,河南省共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25起,其中营运客车肇事6起,死亡25人,伤37人,伤亡人数占全部特大交通事故伤亡人数的40%。从10月16日到12月31日的全国整治交通违法行动将客车交通违法列为头号整治对象。遏制客车交通事故,已经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问题:制度执行打折扣  

  记者在郑州、许昌等地的一些汽车站注意到,在许多等待发车的客车上,驾驶员要么在睡觉,要么在闲聊,趁等待空隙检修车辆的驾驶员少之又少。有个客车驾驶员告诉记者,车辆出了小毛病就上修理厂,一耽误就是一天,不划算。所以大多数客车得不到及时检修。

  从2002年起,全省对客车实行源头化管理,在客车审验、民警驻站日检登记、安全行车民警签字日志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但记者在暗访中发现,有些驻站民警没有严格履行职责,经常是只签字不检查,使制度在执行中打了折扣。

  应对:警方强力管客车 
 
  据警方介绍,为了遏制客车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今年年初,省公安厅决定扩大客车管理范围,把企事业单位9座以上的客车全部纳入客车源头化管理的范围。

  同时,警方严格客车驾驶员考试程序,将大客车驾驶员培训权收归省公安厅,提高驾驶人的考试难度和标准。对培训质量不高、培训出的驾驶员经常发生事故的驾校,警方将停止其考试申请,通报主管部门勒令其停业整顿。

  省公安厅规定,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必须按要求及时上报。如果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市、县警方交通安全管理部门要进行责任倒查。

  呼吁一:客车应装“黑匣子”

  为预防和遏制客车重特大交通事故,一种专门安装在大中型客车上、俗称“黑匣子”的安全行车记录仪开始投入使用。

  据介绍,这种“黑匣子”能连续记录360小时的汽车行驶数据,如果客车超速或驾驶员连续驾车超过3小时,“黑匣子”就会通过语音系统及时发出警报,并将驾驶员的违法操作数据存入记录仪。此外,“黑匣子”还能准确记录车辆停车前20秒钟的转向、鸣笛、刹车等详细的操作情况,为鉴定事故责任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

  目前,我省南阳、焦作等地的少量长途客车上已安装“黑匣子”,效果良好。有关人士呼吁,为了乘客的安全,应在所有客车上普及“黑匣子”。

  呼吁二:安全装备不可少

  与轿车相比,客车的安全装备实在是少得可怜。

  轿车很多都有安全气囊、ABS等装置。但在客车上,安全气囊肯定是见不到的;除了总质量在12吨以上的长途客车和旅游客车外,国家对于其他客车并没有强制要求安装ABS;至于安全带,大部分乘客的座位上都没有。

  在交通事故中,除了追究驾驶员的责任以外,我们是不是也该问一问客车制造商:客车安全,你尽责了吗?

  警方在客车内的醒目位置贴上宣传语提醒司机和乘客。

(值班编辑:许陆锋)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