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动态信息 >> 新闻正文
公交车“国家标准”有望明年出台 公交企业寄厚望
文章来源: 商用汽车新闻 张文秀 发布日期: 2008年7月23日
分享按钮

    2008年6月26日,《公共汽车分等级技术要求与配置》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征求意见稿的定稿会在山东龙口召开,《快速公交(BRT)车辆型谱及通用技术要求》送审稿的定稿会也同时召开。今年1 月,在浙江瑞安曾召开针对该标准的编制研讨会。

  本次会议由(原建设部科技委)城市车辆专家委员会组织。宇通客车、青年客车等国内20 家客车生产企业、25 家零部件企业以及北京、宁波等25 家公交企业的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据了解,经过会议讨论后的修改稿将于今年四季度向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报批,并计划于2009 年上半年发布实施。

  《国标》一旦出台,对于各客车企业的设计、生产等均会产生方向性的影响,因此,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它们对于各项技术标准倍加关注;而公交企业作为车辆的使用者,对于成本、安全性、舒适性等具体问题则更加关心。

  分类的命名、定义应更合理

  《国标》从运行区域、车辆长度、动力源等3 个方面对公共汽车进行了更加细化的分类,参与讨论的代表认为,分类命名应该明确,但也不可过于严格。如此前对于BRT 车型的描述为“城市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公共汽车”,由于名称过于冗长,最终确定为“快速公交系统公共汽车”;“混合动力电动公共汽车”中的“混合动力”与“电动”显然有些自相矛盾,被改为“混合动力公共汽车”。同时有企业表示,由于技术不断进步,未来几年还有可能出现新的动力源,为了使标准的适用性更广泛,因此不宜将动力源限定得太过具体(《国标》规定了公共汽车的8 种动力源类别:汽油、柴油、燃气、两用燃料、其他燃料、混合动力、电动、燃料电池)。

  按照运行区域的不同,《国标》中将公共汽车分为城市城区公共汽车、城市城镇公共汽车、城市社区公共汽车、县城公共汽车、城市快速公交系统公共汽车和城市旅游专线公共汽车6 大类。由于对这些类别的定义和解释较多,与会者建议《国标》应新建一个条目,将标准中的各项术语进行单独阐述,使标准更简洁、规范。

  缓速器强制安装惹争议

  与会者表示,在安全、环保与节能方面,《国标》中有很多规定与“公告”的要求重复,而参与等级评定的公共汽车,其先决条件就是要通过国家的公告认证和环保认证,因此可以删除《国标》中相应的重复条文。

 同时,在缓速器是否需要强制安装的问题上,公交企业和零部件企业产生了不小的争议。《国标》的讨论稿建议,为了全面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公共汽车应强制安装缓速器。但部分公交公司考虑到成本问题反对强制安装,它们认为是否安装应视该城市的经济水平而定。郑州公交总工程师李成玉表示,对青岛、重庆等山区城市来说,加装缓速器也许非常有必要,但在郑州这种平原地区,路况平缓,公交车的车速又较慢,因此无须强制加装缓速器。最终,与会者达成共识:车长在10 米以上的公共汽车必须强制安装辅助制动装置,车长为10 米及以下的公共汽车可以选装。

  在6 月26 日下午举行的2008 年城市客车等级评定工作座谈会上,来自广东、吉林、浙江、江苏、贵州、山东等省的公交协会及各公交公司代表对即将出台的《国标》普遍寄予厚望。

  宁波公交场站副总经理童荣华:

  公交企业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力度不够,希望新标准的出台可以解决这个难题,成为公交企业与政府沟通的工具。2005 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之后,“公交优先”这一政策不仅给公交行业带来了发展的契机,也带来了很大压力。政府对公交车的等级、要求不断提高,而财政补贴却远不能满足车辆换代、运营的需求,这源于政府审计部门对公交公司的不了解。希望本次即将出台的国家标准能够成为公交招标、政府补贴等工作的指导性依据,成为公交公司和政府之间的“共同语言”。

  贵阳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副总经理胡翔成:

  贵州公交的情况可能与其他城市的情况都不相同,因为我们现在的主力车型之一是液化天然气(LNG)公共汽车,因此建议本次标准的制定方,能否将液化天然气公共汽车的标准列入《国标》,这样便于对公司今后的招标工作提供指导。现在我们公司超过20%的车辆都是液化天然气车,而且由于气源充足、成本合理,我们还打算继续发展这种环保车型。

  另外,希望专家委员会在修订《国标》的时候在车辆造型等方面多提要求,而不要在技术方面做过多限制,尽量不要改变制造厂家现有的技术生产线,以控制成本。另外,由于贵州气候宜人,基本没有对空调车的需求,因此希望《国标》不要强制规定全部符合标准的才算达到等级,对于贵州这种特殊情况来说,即使不安装空调,只要其他方面满足《国标》,也应被认为满足了等级要求。

  长春公交集团董事长崔树森:

  目前,我们对于“公交优先”这个口号的具体操作还太笼统,如每万人拥有多少公交车才算合格?居民出行分担率究竟要达到多少?借助即将出台的《国标》,公交企业在要求政府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时更有底气。

  因此建议《国标》对于定义、术语等的描述尽量准确,对技术、配置等方面的要求尽量细化,这样,在标准的执行过程中可以减少麻烦。在“公交优先”的大背景下,公交企业绝不应该继续走“默默干,自己扛”的老路子,而应依据《国标》,借力政府,发展自身。

(值班编辑:许陆锋)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