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动态信息 >> 新闻正文
08年客车年会聚焦节能安全 专家纷纷支持
文章来源: 中国客车信息网 发布日期: 2008年12月27日
分享按钮

  日前,中国客车学术年会在江苏常州召开,来自交通运输部、商务部、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中国汽车技术中心、长安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公交集团公司等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国内多家客车企业、零部件企业负责人也参加了此次会议。
 
  此次会议由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主办,每年一届,旨在对客车行业技术发展情况和趋势进行梳理与展望。记者注意到,今年年会主题定为“节能、减排、安全”,体现了这一年客车行业的热点、焦点。此外,金融风暴对行业的影响有多大,政府层面将出台什么措施来支持行业发展,也备受与会人员的关注。政府官员、协会负责人、高校学者等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理事长:邹虎啸

  改革开放30年来,客车行业有5大进步。

  第一,资本结构的多元变化。从单纯的国有经济形式逐步转变为国有、民营、股份制、中外合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共存。

  第二,市场需求高速增长。大中型客车年销量从1998年的22505辆增长到2007年的118773辆,总量增长近5倍。出口方面表现更好,据海关统计,2007年大中型客车出口达15031辆,大约占到海外客车市场总量的10%。

  第三,法规标准不断完善。现行有效的客车专用标准共33项,其中国家标准17项(30%采用了国外先进标准),汽车行业标准10项,交通行业标准4项,城建标准2项。其中,JT/T325(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标准)是最近10年来对客车行业影响最显著的技术标准。

  第四,企业经营理念的转变与创新。比如,从计划供应到全球采购,从等客上门到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从没有品牌意识到重视品牌建设等。

  第五,技术与产品的升级换代。在客车领域,既引进了技术,又没有被换走市场,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成就。中国客车行业发展至今,国内市场上罕见进口产品,自主品牌、自主设计、国产化已成为主流。行业格局逐渐清晰,主要特点表现为:大型化、重视安全性、强调经济性以及出口高速增长。

  商务部国家机电产业进出口办公室处长:支陆逊

  金融危机对出口冲击非常大,但这种冲击是结构性的。从企业层面来看,研发能力强、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受影响不是很大;从产品来看,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企业冲击不大,而贴牌生产、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OEM企业受影响很明显;从市场结构来看,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的出口市场(欧美市场)下降得非常厉害,新兴出口市场变化不大,如俄罗斯市场反而增长了200%。

  汽车出口一直是商务部关注的重点领域。我们将搭建机电产品出口的公共服务平台,包括信息、培训、检测等,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并将无偿或部分有偿给企业提供服务。

  我们将继续举办一些针对出口市场的政策培训,为企业搭建政策交流平台。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期间,我们邀请了7个国家的专家到中国来,宣讲包括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技术标准、认证标准等内容,不收取企业任何费用,企业对此反馈良好。因此,我们将坚持每年举办一次这样的培训。同时,我们正在整理一些主要出口市场的资料,预计明年一二月份将把整理好的信息放在网上,免费给企业提供。

(值班编辑:吴奇)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