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公交运输企业资讯 >> 新闻正文
期待“微服访公交”不再成为新闻
文章来源: 中山日报 发布日期: 2008年11月11日
分享按钮

    照理说,交通局长不论是"微服"还是"官服"访公交,都应该是一种常态,一种经常发生的事情而不应该成为新闻啊?

    近日,各大媒体都报道了市交通局长“微服查访”公交服务的新闻。报道称:交通局长在三家村搭乘了一班5路公交车,微服访查后,局长认为,所乘搭的公交车厢整洁,各项指标明晰,与一年前暗查公交的情况有比较大的改善。

    交通局长“微服访查”,本身就是政府重视公交问题的具体体现。无论实际成效有多大,这个行动本身都会让市民,特别是让那些每天都要与公交车亲密接触的“挤车族”感到熨贴并充满期待。
    坦白说,笔者并非公交常客,但却非常留意公交的发展。细读这则新闻,越来越感到困惑和不爽,一个局长的“微服查访”行动怎么会成为新闻呢?

    什么是新闻,这里不妨饶舌一番。新闻通常是对新近发生的有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事实迅速及时的报道。通俗一点说,在高度商业化的媒体社会里,人咬狗是新闻,狗咬人不是新闻,反常的是新闻,正常的不是新闻,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不是新闻,极少发生的甚至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件是新闻。如果按照上述的两种定义来分析,我内心真是有点忐忑了。交通局长应该是城市中具体负责交通管理的最高行政领导了,而公交早就已经被列入城市“优先发展战略”了,照理说,交通局长不论是“微服”还是“官服”访公交,都应该是一种常态,一种经常发生的事情而不应该成为新闻啊?这不正像医生要坐诊,农民要下田,老师要上讲坛一样普通和平常吗?可这则新闻又明明白白告诉读者,交通局长的上一次 “微服查访”是在上一年的九月四日,前后整整相隔了一年多!

  对此,我更愿意理解为我们的大多数媒体缺乏职业敏感,经常走漏了领导们“微服查访”的消息,又或者是交通部门刻意低调,有意“封锁”了经常发生的“微服查访”消息。细想之下,还是不对劲啊,如果经常都有领导“微服查访”的消息或者事实,也就不能成为新闻了。想来想去,还是觉得这条消息所以成为各大媒体报道的新闻,真有点顺理成章了!

    平心而论,交通部门近年来在推进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方面所作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公交是城市的血脉,是城市文明的外化,是流动的人文风景。就凭这么几点,交通职能部门如何加大力度,领导如何重视和解决公交发展问题都不为过。就中山而言,全市目前公交出行的分担率仅在6%-7%左右,比国外50%,国内 (大中城市)20%左右的分担率还相去甚远,公交的票价、体制、服务和线路覆盖等问题,市民的满意度还不高,公交的发展离市民的要求还有距离。

    因此,不管这次是由于媒体经常走漏了“微服或官服查访”公交的消息而不经意间将常态事件变成了新闻,还是这条消息本身就是常规意义上的新闻,其实背后都反映了市民对中山公交的发展和改善充满了期待。市民也当然也明白,“微服查访”只不过是管理部门整个交通行政管理的其中一种工作方式,但市民仍然期待这种“微服查访”能成为常态。有关部门能否在这些新闻或评论中读出媒体和读者的善意?毕竟,对大多数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普通百姓来说,方便、舒适、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远比遥不可及的“轿车梦”要来得实在呵!

(值班编辑:吴奇)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