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行业标准 >> 新闻正文
GB/T 12421-1990 客车门窗用橡胶密封条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 2006年3月13日
分享按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2421—90

           客车门窗用橡胶密封条

   Buses—Rubber sealing strips of doors and windows


--------------------------------------------------------------------------------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橡胶密封条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

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客车门窗用实心橡胶密封条,也适用于其他车辆门窗用实

心橡胶条(以下简称密封条)。

2 引用标准

  GB 527  硫化橡胶物理试验的一般要求

  GB 528  硫化橡胶拉伸性能的测定

  GB 530  硫化橡胶撕裂强度的测定方法(直角型)

  GB 531  橡胶邵尔A型硬度试验方法

  GB 1682  硫化橡胶脆性温度试验方法

  GB 1683  硫化橡胶恒定形变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方法

  GB 3512  橡胶热空气老化试验方法

  GB 3672  橡胶实心模压和压出制品尺寸公差

  GB 5721  橡胶密封制品标志、包装、运输的一般规定

  GB 5722  橡胶密封制品贮存的一般规定

  GB 7529  模压和压出橡胶制品外观质量的一般规定

  GB 7762  硫化橡胶臭氧老化试验方法静态拉伸试验

  GB/T 12462  车辆用密封条的污染性试验

  GB/T 12425  车辆用密封条的人工气候曝露试验方法

3 技术要求

  密封条成品应符合本标准,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3.1 工作温度

  工作温度为—40~70℃。

3.2 胶料的物理性能

  胶料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

  注:1)耐候性用气候试验机(仪)时阳光型碳弧灯试验时间为300 h,若

用紫外线碳弧灯时,则为600 h。

3.3 外观质量

  外观质量按 GB 7529 进行。

3.4 尺寸公差

  尺寸公差按 GB 3672 压出制品类进行,截面尺寸按其表2规定,其中装

配尺寸公差按 E2级,非装配尺寸公差按 E3级规定,长度尺寸按其表6中L3级

规定。

4 试验方法

4.1 成品截面的尺寸及形状,取2~5mm厚的样片,放在5~10倍投影放大仪

上投影,应与密封条截面5~10倍放大标准图对照进行检查,或用精度为0.05

mm的量具进行测量;长度尺寸用常规计量方法检查。

4.2 成品的外观质量,用目测的精度为0.05mm的量具检查。

4.3 胶料的物理性能测试方法按下列规定:

  a.一般要求按GB 527进行;

  b.硬度按 GB 531进行;

  c.扯断强度、扯断伸长率按 GB 528进行;

  d.撕裂强度按 GB 530进行。

  e.压缩永久变形按 GB 1683进行;

  f.脆性温度按 GB 1682 进行;

  g.热空气老化按 GB 3512 进行;

  h.耐臭氧性按 GB 7762 进行;

  i.污染性按 GB 12426 进行;

  j.耐候性按 GB 12425 进行;

5 检验规则

5.1 同一配方材料、同一规格、连续生产的密封条为一批。

5.2 成品尺寸及形状按本标准4.1条规定的方法,遵照3.4条的规定进行检

查,每作业班每种规格抽查不得少于5件,抽查结果不合格,应再取双倍数

量复查,复查后仍不合格,则该班成品应逐件检查。

5.3 成品外观质量按本标准3.3条规定100%检验。

5.4 性能按本标准3.2条规定检验,其中脆性温度试验,每季度不少于一

次;耐臭氧性和污染性试验每半年不少于一次;耐候性试验每年不少于一次;

其余项目每月不少于一次。如试验不合格,应再取双倍试样,对不合格项目

进行复验,复验后仍有一项不合格,则为不合格产品。

6 标志、包装、运输的贮存

6.1 标志、运输按 GB 5721 进行。

6.2 贮存按 GB 5722进行。

6.3 包装成品根据类型、规格分别用箱包装,每箱质量不大于30 kg ,箱

长不大于3 m。

6.4 在遵照本标准6.1、6.2条规定情况下,制造厂应保证成品自造之日起,

在不超过一年的贮存期内其性能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客车标准联合工作组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航天工业部红太阳机械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儒超。

(值班编辑:吴奇)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