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汽车产业整体竞争力的关键在于零部件。如果零部件上去了,整车产业也就上去了。”这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博士在“2005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与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对记者所说的话。但是,本土零部件产业的成长空间在哪里?本土零部件企业是否能够探索出适时适势的发展策略?随着零部件行业的发展逐渐受到重视,业界人士都开始关注与探讨这些问题。巨大的发展空间在全球整车利润下滑,销售增长速度持续放缓,整车产品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零部件行业成为汽车工业的焦点所在是必然的。
近年来,仅国内市场对零部件的需求就呈现出巨大的增长态势。以2003年为例,国内全年实现汽车产业销售收入9290亿元,其中零部件销售收入为3003亿元,约占总量的1/3。2004年零部件产业实现4400亿元销售额,已经基本上与整车销售持平。另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对中国市场需求总量的最新预测,国内汽车保有量将在2005年达到3563万辆,2010年达到5669万辆,2020年将达到13103万辆。按照国际运行的标准,汽车行业整车与零部件规模比例应为1:1.7,由此可以推算,这一切都为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留下了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果再将发展的视角延伸至海外,则全球零部件市场所显现出的巨大需求更不可小视。可以说,中国汽车零部件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但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是否能抓住这样的发展机遇,是否能“走出去”,在全球产业舞台上扮演何种角色,所要考量的问题还很多。
自主研发是软肋
回想十年前,在参观过当时的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年会及展览会后,有媒体记者就发出这样的感慨:纵观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业,大多数是产值仅千万元甚至不到千万元的厂家,这些企业一无技术,二无资金,三缺人才,大多数只是以为老旧产品配套为生。
十年过去,非常遗憾的事实是国内零部件企业的整体状况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观,还是搞配套为主,只不过竞争环境的变迁,增加了一些“配套内容”。冯飞博士这样概括目前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主要特色:有一部分内资零部件企业是由内资整车企业带动发展起来的,但是这部分内资零部件企业并不是向企业提供高端的技术密集型产品;有一部分内资零部件企业是给国内的跨国公司做配套的,但他们也不是一级配套商的角色;还有像万向集团这样虽已加入到全球配套体系中,但依然不是扮演高端配套商角色的企业;而最多的国内零部件企业是在为国内及国外“后市场”———即整机配套和售后服务体系市场,做配套的企业。
为什么我们的零部件企业只能给人家做“配套”,而且与“高端”无缘?因为我们不会搞开发,制造标准也达不到跨国企业的高端配套要求。以湖北省为例,全省291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仅少数几家企业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全省汽车零部件研发能力基本为零。由于技术上无优势,没有自主品牌,只能模仿别人的产品生产,随着整车企业特别是合资企业实行全球化采购,在推出的一些新车型中,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几乎没有贡献,不仅不能与跨国巨头竞争,而且面临丢掉传统市场的危险。种种现象凸现出中国零部件业在技术密集型产品上的严重缺失。今年,这种缺失还带来了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结果:“贸易顺差”。
据海关数据,截至目前,车身及零部件进口14.6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0.6%,出口17.4亿美元,同比增长70.1%,贸易顺差2.8亿美元。不知情的人在顺差数字的面前叫好“中国零部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了”,而仔细看就会发现,实际上为出口总额提供半数以上贡献的并不是本土的零部件企业,而是那些跨国零部件商的在华企业。据统计,在全国50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中,目前已有1200多家是外商投资企业,超过1/5。这些跨国零部件企业利用中国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实现了其全球利润的再增长。中国正不知不觉中成为“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制造加工厂”。
走向何方?如何走?
中国零部件企业应走向何方?如何走?国家已经在“十五”期间提出并制定了明确的方针和政策:汽车零部件产业将实施“市场导向,调整结构,发挥优势,集中突破,实现同步发展,参与国际分工”的发展战略,支持和鼓励一批优强企业、优势产品,利用高新技术,提高开发能力和制造水平,加快结构调整,形成经济规模,以推动汽车零部件行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增强竞争实力,实现与整车同步发展,参与国际分工的目标。
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首先,零部件和主机厂之间应该建立起很好的沟通协调关系。鉴于目前零部件企业的发展现状,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搞研发或走出去是非常不现实的,而且从国际市场对零部件企业的要求来看,也是不太可能实现的。因为像日韩这样配套体系完全封闭的整车企业是不可能给你发展机会的,而美、欧整车企业的高端配套市场也是不会轻易让给你,所以国内的主机厂应当给予本土零部件企业合理的支持,才能实现共同发展。零部件企业与整车厂的共同发展对后者而言,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本土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壮大可以支持日后本土整车厂的发展,长期、稳定、有效的合作发展关系会使整车厂所要面临的发展阻力相对小一些。
同时,现在国家对整车厂的优惠政策有很多,对外商投资的优惠更多,这在某种程度上造成整车厂猛增的现象。现在的市场情况是整车销售量在增长,但与此同时,零部件没有增长。而跨国零部件巨头的不断涌入,对本身就势单力薄的本土零部件企业造成更为巨大的冲击。因此,现在的本土零部件企业面临的挑战非常严峻,政府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也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