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动态信息 >> 新闻正文
亚星戴帽 顾雏军资本迷局里的“*ST亚星”
文章来源: 汽车观察 作者:丛刚 发布日期: 2005年6月30日
分享按钮
    日前,扬州亚星客车发布2004年年报后的第13天,亚星客车股票交易连续三个交易日跌停,围绕着格林柯尔系的一系列事态的扩大,亚星客车在资本市场上也将遭遇瓶颈。
   
    此时格林柯尔董事局主席顾雏军未必还惦记着要让旗下的亚星客车做公交客车领域的老大,因为科龙的被调查以及一些对其不利的传闻已经关联到*ST亚星的发展,即连续三天跌停之后,目前股票仍维持在2.18元左右的低位。
   
    大河无水小河干,作为格林柯尔系的重要成员,*ST亚星何去何从?*ST亚星是其玩弄资本的砝码还是真心实意做汽车制造业?从目前汽车行业利润整体下滑,竞争加剧的情况来看,预计顾雏军曾表态他顾某人要为中国客车在世界上的声威做点贡献的诺言的实现将遭遇莫大阻力。
   
    亚星戴上“ST”
   
    与科龙的年度报告如出一辙,*ST亚星在其公司2004年第3季度季报中预计2004年不会发生亏损,但是最终的2004年年报公布之时,亚星客车的亏损额却达到了近7000万元。同时,由于亚星客车连续两年亏损,4月27日亚星客车终于被戴上了*ST的帽子。
   
    亚星客车2004年年报显示,亚星客车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约为7.95亿元,净亏损约6926万元。2005年第一季度,亚星客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为-753.9万。随后,亚星客车发布了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告:鉴于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和2004年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均为负值,自2005年4月27日起,公司股票简称变更为“*ST亚星”,公司股票报价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根据有关规定,如果2005年亚星客车继续亏损,那么它将面临退市风险。
   
    顾雏军的格林柯尔在2003年收购亚星客车的时候,亚星客车正处于亏损的边缘,但是顾雏军与扬州方面的“情投意合”最终促成了此交易。据称当时格林柯尔成立了汽车调研小组,就进军汽车业的长远战略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和周密的论证。而最终的结论是,客车行业仍然充满机会。
   
    接手亚星客车之后,善于发表豪言壮语的顾雏军表示要在一年之内使亚星客车实现盈利,3到5年内,亚星将形成5万辆以上的生产能力,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一,产品覆盖大、中、轻型市场,并且产品出口多个国家,成为中国客车行业的旗舰。
   
    但是一年时间过去了,顾雏军的“食言”已经显而易见。*ST亚星在年报中说,由于亚星客车的参股公司天骄天骄科技创业有限公司在2004年发生1亿元以上的亏损,天骄公司的国债有发生减值的风险,故全部计提跌价准备7000万元。亚星客车占有天骄科技创业有限公司33.33%的出资比例,应承担3300万元以上的损失。
   
    同时,*ST亚星在公告中还称,由于公司在主营业务方面因往年积存欧I排放标准的车辆在2005年国家政策下不允许销售,产生处理损失及应收帐款居高不下,计提坏帐准备等原因也发生了一定数额的亏损,使本公司2004年度入不敷出。
   
    然而,*ST亚星去年的三季度报告中曾说,根据年初至本报告期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利润水平,预计2004年度的净利润不会发生亏损。
   
    但是说到并不代表做到,格林柯尔系的股票再一次出现反复,难免让市场变得更为敏感。
   
    难有人投资的客车股票
   
    顾雏军一年扭亏的豪言壮语已经不攻自破,同时*ST亚星预期的在3至5年做中国客车行业的老大的目标似乎也很难实现。
   
    在格林柯尔接手亚星的日子里,中国客车业已经形成了强有力的龙头企业。从目前股票的价格来看,宇通客车和金龙客车的价格已经达到了六七元钱的高位,而*ST亚星的股票价格却仅维持了2.18元左右。
   
    西南证券汽车分析师董建华对本刊记者说,客车行业中的大部分资金都去追赶宇通客车和厦门金龙两只股票,像*ST亚星这样的股票已经基本被剔除在投资组合之外,所以想翻盘的几率已经很小。
   
    从目前客车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客车行业已经出现了整合的初步迹象。强势公司越来越强,而弱势公司越来越弱。
   
    虽然中国拥有13亿人口,具备客车行业发展的环境基础,但是最初的各客车企业分别占领细分市场及地方市场的情况已经开始出现变化,年销量仅千余辆或几百辆的、以地方销售为主的客车企业已处于极其危险的边缘,大型客车企业全系列产品的崛起,逼使中小企业或弱势企业进入或将进入亏损的恶性循环。
   
    在上市公司层面,2004年度5个客车行业的上市企业中,*ST亚星是惟一亏损的客车企业,亏损额达到6929万元。其他企业像宇通客车、金龙客车的净利润都在亿元以上,而其他两只股票中宇通客车和安凯客车的净利润也都维持在千万元或以内,都实现了盈利。
   
    董建华说,在推出新品、客车底盘、销售以及再融资等各个环节上,*ST亚星的实力都难与目前客车企业中的两支强势股票相比,所以*ST亚星的投资并不被看好。
   
    在汽车产业投资过大
   
    顾雏军被称为资本市场的大鳄,其在资本市场的闪电收购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而且这种收购也遭到了市场的质疑。
   
    格林柯尔系在汽车领域的相关投资主要有,*ST亚星、*ST襄轴、一家欧洲汽车管件工厂和一家英国汽车设计公司。顾雏军是通过其境外子公司RCcapital收购的欧洲两家汽车企业,而且格林柯尔方面表示,对汽车设计公司的收购主要是为了亚星客车。
   
    业内人士分析说,有利润的地方就会有资本向其游动,前两年间由于汽车行业的整体高利润率,家电企业甚至有集体平移汽车产业的动向,然而近一年多的时间里,众多后来者如奥克斯、波导、夏新等纷纷退出汽车业,因为这些企业当初进入汽车行业时只看到的是短期利润,而并不是作为长线投资,所以一旦遇见投资收益大幅下降之后,这些企业便开始一一撤退。
   
    目前格林柯尔已经是为数不多的仍在汽车制造行业里的家电企业,而且第一年就遭遇了近7000万元的亏损,这是否打击了顾雏军造汽车的信心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就目前客车业现状来讲,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王智慧分析师分析说,国内客车行业的竞争已经很充分,而且客车企业受外资的影响很小,同时客车行业中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已经形成,而且龙头企业的盈利能力非常强,所以*ST亚星要在几年内做到国内客车业的老大位置几乎很难实现。
   
    但是王智慧和董建华两位分析师不约而同地认为,格林柯尔在汽车产业的投资规模比较大,所以一般不会半路撤出,否则这样对格林柯尔的损失将会很大。
   
    顾雏军也曾表示,格林柯尔不会停止对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收购,不仅要继续收购欧美企业,同时还要整合重组国内的汽车配件整机生产线。
   
    但是,传统的制造行业蒙上资本的面纱之后就显得十分神秘,在短期内无利润或是利润较薄的情况下,一个善于运作资本的高手是否能够耐得住寂寞,我们拭目以待。
(值班编辑:吴奇)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