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动态信息 >> 新闻正文
轻型客车减法营销 能刺激消费也能抑制消费
文章来源: 中国汽车新网 作者:丁利涛 文辛 发布日期: 2005年4月5日
分享按钮

  历年来轻型客车市场年初表现比较清淡,今年一季度轻型客车市场冷清更加明显。一些轻型客车展厅看不到购车光顾,一些经销商销售为了吸引消费者把促销期限锁定到4月1日。其实,所谓的活动也只是老调重弹,即送油费、保险及让利等活动,最终体现在价格上的折扣。这样促销活动让企业和销售商意识到魅力在减弱,需要营销创新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轻型客车企业经历产品营销、价格营销、决胜终端营销或服务营销等4P或4C营销后,最后又回到价格营销概念上来,不过是在此基础上加上一点味精罢了。

  在价格营销大兴其道的今天,减法营销便孕育而生。所谓减法是制造企业提供低价产品基础上的配置简化。减法营销在轻型客车企业中广泛流行,形成了企业界的共识并推波助澜。乍看,轻型客车价格确实低得非常诱人,让考查者碰然心动。当业主实现购买时,情况发生了变化。这种供给与需求差异对轻型客车的减法营销提出了质疑。

  回顾曾经一度流行的增加配置不加价加法或者大幅增加配置营销,比如企业把许多选装件变成了标准配置,ABS、缓速器、电动天窗、倒车雷达、真皮座椅和液晶显示等配置统统变成了标准配置,借此提高产品形象,维护企业价格体系,最终这种加法营销并没有给企业带来实际收益和产品形象的提高,加法营销便草草收场。为何出现用户不买帐的现象呢?通过对用户走访来看,客车属于团体用车,最基本的功能是载人,至于乘座和驾驶享受成为购买决策的次要因素,更何况购买标准进一步制约配置的升级。企业的一厢情愿并没有赢得市场的需求。

  反观轻型客车的减法营销。乘用市场的失利,轻型客车拼命地抓住城市物流市场,加法营销在客货市场上的失效性,为了迎合潜在的客货消费者,轻型客车企业强化商用功能,首先从技术上适应城市物流承载性,即承载能力提高,后两排座椅采取了翻转形式,解决载货时拆卸座椅困扰,下拉价格到6至7万区间。轻型客车企业投之以桃换来客货市场的节节攀升。市场竞争加剧,上有MPV的穷追猛打,缩小价格差距,下有微型客车顽强抵抗,不但配置和性能升级,而且价格持续走低,轻型客车企业被降价压得透不出气来,于是减法营销的拿来主义,低价吵作吸引购买,高价成交购买的无奈。为何会出现这样差异呢?所谓低价位是通过减配成全,比如减去空调、动力转向等必要配置。当业主购买这些车时,考虑长期驾乘舒适性必然增加这些配置,价格自然上来了。当问到轿车上都配上了动力转向,为什么客车不安装动力转向?业务员强调客车的方向比较轻,装上货物会变得更加轻。有过驾驶经验的用户都有体会,方向的沉重性随着栽重量的增加而增加。这样的善意谎言怎么能够瞒得了长期与车辆大交道的业主,于是高位成交是在厂家预料中的事,也是减法营销大受吹捧根本原因所在。

  其实,减法营销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刺激消费也能够抑制消费。企业在玩走钢丝的游戏,一失足将成千古恨。

(值班编辑:吴奇)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