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中国交通报专栏 >> 新闻正文
运营资金难题待解——校车运营模式调研报告
文章来源: 中国交通报 闫新亮 发布日期: 2013年8月8日
分享按钮

宇通客车发布的中国校车地图

辽宁省盘锦市田家小学运营的校车

    去年校车的爆发性增长一度让客车业为之振奋不已,2.7万辆的年销量让业内普遍认为今年突破3万辆不成问题。然而,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校车销售数据仅过万辆,下半年能否逆转?近期,笔者深入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河北、辽宁、山东、广东等地,就当前校车实际运营情况进行了调研。

  结合一线走访发现,尽管国家在财政支持、路权优待、税收优惠等方面鼓励发展校车,但校车的实际运营依然不尽如人意,主要矛盾还是聚焦在运营资金问题。

  巧补校车采购资金缺口

  去年,江苏淮安地区采购了300辆校车。但据了解,到目前为止,这300辆校车并没有真正实现运营。无独有偶,山西省采购了88辆校车,目前真正实现运营的仅5辆。此外,部分企业捐助给新疆、宁夏、西藏、湖南等地的校车,据跟踪,运营状况也普遍不好,究其原因仍是资金问题,如工资低导致驾驶员难招、运营费用高、维修保养难、安全监管难度大等。

  在运营费用方面,主要由校车购置资金、车辆维修保养资金、驾驶人员及管理人员工资等组成。据测算,一辆25万元的校车,维修保养资金每年至少需要5万至8万元,司机工资需要3万至5万元,燃料费用及管理费用为8万至10万元。换言之,一辆校车每年至少需要16万元的运营资金。

  如何有效解决校车运营的资金难问题,其核心还是要确定具有可持续性的资金来源。据了解,当前购置校车及运营资金的主要来源分为政府采购、第三方出资及学校自购。

  政府采购:政府主导采购主要是由政府出资,集中购买车辆。他们一般对价格敏感度不高。湖南省望城县投入逾1000万元集中采购了近百辆校车,每年都维持数百万元的投入,用于补贴校车运行开支等项目;山东龙口在去年11月集中采购了50辆长鼻子校车;今年2月,陕西铜川也是通过政府集中采购校车提供给学校使用……政府采购模式的优势是采购资金到位比较迅速,采购过程更为公平、公正、公开,弊端是只适用于财政实力雄厚的地区。

  第三方出资:第三方专业运输企业及服务机构出资购买校车,政府补助一部分采购费用和运营费用。如去年3月2日,吉林省集安市客运公司投资900余万元购置56辆校车,并每年补贴客运公司一部分校车运营费用,解决了校车运营中的资金问题。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政府的财政压力不大,弊端是有可能再次重蹈类似公交车采购不规范的覆辙。

  学校自购:随着私立幼儿园、中小学校及贵族学校的发展,他们为了扩大招生、提升竞争力,往往把拥有校车作为打造学校独特竞争力的重要构成。资金方面,他们都是学校自购,或者租赁第三方专业公司的车辆,但对车辆档次要求高,对价格的敏感度较低。三四线城市的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因资金问题,虽然也购买校车,但普遍档次不高,主要是以拉开竞争差距、吸引生源为目的。

  值得借鉴的校车运营模式

  浙江德清模式:德清县的校车运营采取政府埋单模式,县政府每年还提供200多万元的财政补贴,学生每人每次乘车只需支付1元钱,贫困学生免费,校车在行驶中给予最高路权。

  湖南益阳模式:长期以来,由于校车的通用性差、使用效率低,安全责任大,很多专业道路客运企业不愿参与到校车运营中来,但湖南省益阳市在校车运营方面大胆创新,结合当地情况,对校车内部结构进行改进,对运营思路进行调整,校车完成早晚的学生接送任务后,还可以投放到正常的城乡客运班线运营。多元化的经营模式不仅解决了校车运营单一问题,还解决了学生的上下学交通问题。   

  山东兖州模式:山东省兖州市2011年推出的助学公交模式,了却了学生家长的一桩心事。企业出资购车、运营,政府给政策、出补贴,教育、安监、交通、公安等相关部门协同督管、检查。公交化的运营模式不仅解决了购车难、运营难问题,还解决了车辆运营方式单一的问题。费用方面,目前学生只需要每月交纳160元的交通费,其他部分由政府补贴。   

  江苏吴江模式:苏州吴江客运集团有限公司目前有专业校车60辆,采用农村公交模式运营,小学生买票乘车,每年680元/人,由市镇两级财政补贴,每年由市财政、审计部门对校车运营成本进行核算,弥补耗损费用后,给予投资方注册资本10%的税后利润,总共预计补贴1500万元。保障10%收益的模式在江苏、安徽、浙江等地逐渐受到欢迎,如安徽凤阳,江苏无锡、淮安等地。其中,去年5月,安徽凤阳县对于采购的20辆校车,政府每年补贴200万—300万元,且保证校车运营公司每年至少有10%的利润,激发了运输公司的积极性。   

  广东东莞模式:广东省是我国校车市场化推广最早的区域,也是最成熟的区域,仅东莞就有超过6000辆校车。运营方式上,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学校自购,有实力的民办学校会自己购买,因为涉及的资金及管理方面的问题较多,所占份额很小;二是个人购买(落户学校或村委会),租赁给校方,实行个体经营,这是东莞校车运营的主流形式;三是村委会即政府方面购买,一般都是中高档次车型,所占份额也很小。

  最受市场欢迎校车的特点

  目前,校车的财政补贴和资金来源尚未形成成熟的体系,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决定了价格是关键因素。

  其中,经济发达省份的公立学校、贵族学校对价格敏感度低,追求品牌化,为此,宇通、海格、黄海等企业在竞争中获益最大。如浙江顺德乐从镇,经济发达,首次批量采购校车6辆,单价40万元;山东无棣县2011年投资1800万元新购校车74辆,校车均价24万元左右;同年5月,浙江德清县斥资2000多万元购置79辆专业校车,单车价格在25万元左右;吉林省集安市客运公司投资900余万元购置56辆校车,单车价格在16万元左右;安徽天长市新国线客运有限公司下属的中南校车公司一次性投资2160万元,购置85辆30座校车和5辆52座校车,车型品牌为宇通ZK6662DXR9长头校车,带空调单价24万元。广东、广西、湖南等区域校车主要是学校自发行为,价格普遍在15万元左右。

  车型方面,笔者经过大量调研走访发现,一二线城市城郊及经济开发区,因当地政府资金雄厚,道路状况好,通行方便,8至10米的大容量校车颇受欢迎,如北京、青岛、大连、苏州、湖州等区域主要集中在8米至10米的长头校车。经济欠发达区域则更多选择8米以下的校车,如江苏淮安,辽宁盘锦、锦州,普遍选用6至7米的长头校车。以淮安地区为例,其所采购的校车普遍为长度在6.6米左右、高度在2.4米以下、宽度在2.0—2.2米,座位数在30座左右的平头校车,同时也考虑在经济开发区等区域采用50多座的长头校车。

  广东区域校车由于所针对的群体不同,呈现出不同特点。如针对幼儿园学童,19至47座、5.5米至7米的校车最受欢迎。针对中小学,较大座位面积的校车颇受认可。由于市场主力是私人购买校车,追求便宜、座位数多,以至于二、三线品牌牢牢把持当地市场,如长安、东风、少林等。所购校车普遍采用“3+3”的座椅布置形式,座间距为530—560毫米,这样,只有做到2520毫米车身宽度才能勉强符合标准。动力方面普遍偏小,满足国Ⅲ排放标准,部分采用EGR发动机;由于大部分校车行程较短,所以几乎有60%以上的校车不带空调,一般安装6—9个电扇,只有幼儿校车都配置空调。

  总之,校车市场是公益性极强的新兴细分市场,受制于中国当前国情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性,产品价格按照不同区间段,未来将集中在6—9米市场,加上中高端校车本身较小的市场空间,产品选择将多集中在54座、37座和19座,价格区间则在20万到45万元。

  “数”说校车

  中国校车发展起步晚,但速度快。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专用校车总销量仅150辆,2009年增长至900辆,到了2010年10月,仅宇通一个品牌就已售出1000多辆校车,2012年全年校车总计销量为27120辆。为此,有业内专家乐观估计,2013年全年销量将达3.8万辆,增速达40%。但今年第一季度,我国5米以上校车销量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比去年同期下降10%。

  校车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坚持真正市场化策略,为客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校车品牌,才会脱颖而出。
 

(值班编辑:)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