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行业专家 >> 新闻正文
王健:中国客车目前还不能实现新客车技术
文章来源: 中国客车信息网 编辑部 发布日期: 2012年9月5日
分享按钮

    9月1日,《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正式执行,该文件要求公路客车、旅游客车均应装置具有卫星定位功能和行驶记录仪,装置限速装置;车长大于9米的公路客车,旅游客车应至少设置两个乘客门,以及车长大于11米的公路客车,旅游客车车身经为全承载整体式框架结构。针对此规定,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教授、《中国巴士与客车》年鉴主编、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专家委员会成员王健谈论了相关看法。 

  王健表示,从车辆技术上讲,这些措施都对安全有积极意义。二次大战结束后,有航空工程师开始制造客车。在德国,那个时候客车制造用卡车底盘来做改装。那时候卡车供不应求,航空工程师就直接采购发动机,采购其他部件,自己来做类似于卡车结构的客车。

  在德国,用这种方式生成客车的一家公司叫赛特拉,后来,赛特拉被奔驰公司收购,成为奔驰旗下品牌。大概在1995年,中国客车就用技术贸易方式将这种生产工艺引入国内,在中国解放牌卡车基础上进行改装。然而,卡车跟车身在连接地方容易发生断落,因此我们很多人就要求所有大型客车全承载。

  “现在新客车用航空制造的方式来做客车,这种技术在欧洲叫做轻量化模块化夹层板技术。然而,中国客车目前还不能实现这种技术,中国技术圈住了自己,这是违反科技发展方向的。”王健说。

(值班编辑:)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