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更清 信心更足
——业界热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
7月9日,国务院正式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指出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生产能力达到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规划》的出台将为客车行业带来哪些影响?客车企业将如何抓住机遇谋划新发展?为确保《规划》“落地”,业界有着怎样的建议和呼声?为此,我们采访了《规划》制定者、企业人士及业内专家。——编者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出台,无疑为业界发展带来了佳音。
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无论是整车及零部件企业,还是客运及公交企业,都看好《规划》的出台,认为它将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新机遇,企业搞新能源客车的方向更清楚了,信心也更足了,并纷纷响应国家政策,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欲在新机遇中抢占先机。
大大提振企业信心
“《规划》的出台让客车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中通客车品牌文化部部长李笃生对记者如是说。
李笃生是企业人士,同时又是客车媒体公认的业界专家。在他看来,《规划》是对前期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的总结和归纳,也是对经验和教训的评估,国家明确提出了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这让客车企业搞新能源汽车的方向更清楚了,在研发投入和推广应用上也更明确了。
他说:“任何一款产品是否具有好的前景,要看适应市场的情况。《规划》出台后,可能国家近期会有一些支持政策,通过财政支持,客车企业不断加大投入,新能源汽车技术会越来越成熟,产品成本也会不断降低和优化,更加符合市场心理预期。等到运输企业发现买新能源汽车比买传统汽车更划算时,新能源汽车就达到了市场最佳的需求点,并与客车企业的技术创新达到了最佳契合点,这就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前景比较光明的时候。当然,这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毕竟《规划》指明的是中长期发展方向,关键是客车企业在明确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投入和推广力度。”
在业界,重庆恒通电动客车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以“十分钟快速充电新能源客车”为主导产品的客车制造企业,该公司由重庆恒通客车有限公司与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于2011年底合资成立。至今,已有300多辆插电式快速充电混合动力客车在重庆运营,运行状况良好,特别是经历了今年重庆最炎热夏天的考验,为今后在全国其他城市成功运行奠定了基础。
该公司总经理邓平向记者坦言:“我们搞新能源汽车最大的感受就是比较费钱,没有国家的支持根本做不下去。实际上,恒通快充技术有些方面在世界同行间已经找到了立足点,目前只有三个国家能够做到这样快速充电,但只有恒通实际投入商业运营了,如果坚持做下去,在这个领域我们也许就超过国外了。”他说,“新能源客车搞了几年,褒贬不一,发展不像想象得那么好,不清楚国家到底是怎样的态度,看到《规划》后确实提振了信心。我感觉,国家还是把新能源汽车作为很重要的战略决策在推动,我们更有信心走下去了。”
调整战略欲占先机
记者还了解到,大多数客车企业在谋划如何抓住《规划》带来的机遇,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有新的建树。
尽管宇通在节能与新能源客车领域已成为领先者,但其努力前行、不断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歇。据宇通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新能源技术部部长李高鹏介绍,目前,宇通混合动力客车的销量近1000辆,已经在国内外近20个城市运营,随着今年下半年国内混合动力客车迎来发展“黄金期”,相关订单也在源源不断增长。宇通的目标是不断降低成本,提高节油率,保证可靠性,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当前,宇通正进一步完善提升混合动力技术,下一步重点是开发成本低、节电率高、安全可靠的纯电动客车。据透露,宇通计划在两年内节能与新能源客车比传统柴油车节油率提高35%—40%。
“厦门金旅在新能源客车领域起步早,实际运营时间长,产品可靠性得到了充分检验。”厦门金旅副总经理叶宇亮说,金旅将进一步强化在混合动力客车领域的优势地位,坚持自主开发,推动大规模应用。据金旅技术中心新能源项目组主任工程师林宜备介绍,金旅在新能源客车领域拥有多项业内首创,包括2007年初首创的纯超级电容储能混合动力系统。目前其混合动力系统已发展到第五代,可为客户提供三种解决方案。值得一提的是,金旅目前可实现年产混合动力客车5000辆,在国内最早实现大批量商业化运营,非保护地区销量第一,1200辆在线运营,并已批量推广到国内外12个城市,包括芬兰图尔库。
大金龙技术总监周方明告诉记者,大金龙将进一步加大新能源客车研发投入,坚持“三纵三横”研发布局,以开发纯电驱动客车为主要战略方向,在当前大力推广普及混合动力客车的基础上,重点投入增程式电动和纯电动客车的研发及产业化,并积极跟踪、研发燃料电池客车,积极开发整车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技术,力争“十二五”期间发展成为拥有自主核心技术、产品性能国内领先、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能源客车龙头企业。
对于中通新能源客车下一步的发展思路,李笃生表示,在产品方面,一是加大核心关键技术的研究,包括与高等院校加强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把基础研究做牢;二是结合市场需求把现有产品做到最好,对于市场需求较大的产品,把节油率做到最高、把匹配设计做到最优。在市场方面,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当前及潜在需求的研究,加大市场投入,把现有市场做起来,再向客户积极推广和宣传新能源客车新技术和新产品,使其了解中通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推广过程中的新发展。他特别强调:“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各家企业都很重视,但它需要长期较大力度的投入,只有把传统客车做好了,具备技术、产能等实力了,企业才有实力研发新能源客车,否则就是空谈。”
呼吁重视混合动力
毋庸置疑,目前新能源客车推广中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规划》的出台,令业界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同时对新能源客车发展也提出了一些中肯建议。
“首先应该把应用环境搞好。”在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副秘书长佘振清看来,国家新能源产业政策只关注车辆本身,对应用环境几乎没提要求,是一个“跛脚政策”,应该车辆和应用环境同时强调,关键是应用环境,而这又不是汽车产业政策所能解决的,应用环境应该在《规划》出台之前就解决好,至少应该同步,这才是核心。如果充电环境靠企业自身去解决,肯定行不通。
对此,邓平持相同的看法。他告诉记者:“重庆的成功运营,一是建了很好的快速充电站,二是电价略高于工业用电,这些辅助环境与车辆是相辅相成的。《规划》是国家层面的决策,应该有更多的细则出台,还应该有更多的配套企业动起来。”此外,他还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国家对已经明确的新能源汽车支持力度不能减小,还需要保持一定力度、再推广一段时间;二是地方保护主义一定要打破,新能源汽车一定要在竞争中发展,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三是技术路线应该更放开一些,通过商业化运营来确定哪些模式更适合市场,纯电动、插电式很好,但也不能忽略普通的混合动力。
对于普通混合动力客车,李笃生建议,有关部门应该看到目前的发展现状,进一步在混合动力上加大投入,毕竟目前发展纯电动汽车还有很多制约因素,如电池、充换电站建设等,虽然加大了财政补贴力度,这一块发展仍然缓慢。如果对普通混合动力客车在政策方面稍微加大力度,其发展速度就会非常快,而且它发展起来后,电池及整车控制技术也会很快得到发展。混合动力是过渡车型,发展好了,纯电动自然而然就会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