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动态信息 >> 新闻正文
“全域成都” 呼唤城乡公交无缝对接
文章来源: 四川日报 发布日期: 2011年3月28日
分享按钮

  “哎呀,这个车啊,什么时候都挤,车子又少,等半天都不来。”3月25日,正在家门口等车的洪河大道北路上东阳光小区住户梁霞跟记者抱怨,同样为出行感到困扰的还有住在附近恋日家园小区的张世贵:“线路少啊,只有这一趟车。挤的时候很容易招小偷,有急事连个出租车都打不到。想提意见也不晓得找哪个去提。”

    到市区的公交线路少、打车难、车况差、乘车挤,这样交通出行不畅的情况,对于住在成都市三环路附近洪河镇的居民们而言,已经成为困扰日常生活的普遍问题了。

    车少人多,城乡结合部成尴尬地带

    洪河镇地处成都市区和龙泉驿区的交界地带。从洪河镇乘车到位于成都市区内的双桥子车站,全程约有40多分钟的车程,而公交线路一直都只有855这一条线路。尤其是在每天早高峰时段,一般情况下两趟车之间都相差十多分钟,这让很多赶时间上班的市民非常无奈。

    上述情况,在往返于中心城区和二圈层的9路公交车上也同样存在。“人多得很,但是只有一趟9路车是往城里去的。你说咋个不挤嘛。”住在天回镇的外地务工人员黎军抱怨说。记者走访时发现,从火车北站到天辰路的54路以及从桂溪公交站到十陵的97路在早晚高峰期也是人满为患。

    人多车少,城市公交与区县公交“断节”,当前成都市中心城区与位于二圈层的区(县)结合地带普遍存在着这样令人尴尬的现状。在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的今天,中心城区的外延逐步扩展。在统筹城乡发展进程中,一系列改革已经从医疗、卫生、教育等各个方面逐步实现了均等化。但眼下从一些居住在二圈层的市民反映来看,以公交为代表的交通领域,依然存在着较大的缺口。

    完善规划,提高周边公交空白点覆盖率

    “在城乡统筹之前,郊县和中心城区的责任界限比较清楚,两边对边缘地带的关注都较少,造成了城乡结合部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公交等民生工程的遗留问题也较多。”成都市交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自从2006推动城乡一体化以来,区县及乡镇的公交覆盖率已基本上达到100%。但是由于道路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路线方案规划局限于一些地段单行道和死道的存在,土地对于公交场站建设的限制,以及职业化公交驾驶员缺少等问题,原城乡结合部的公共交通问题还需要时间改善,三环及绕城公交这一块有一些空白点。今年,成都市交管局将着力提高中心城区周边地区公交空白点覆盖率。

    针对龙泉驿洪河镇出行难的问题,龙泉区交管所相关负责人说,855行驶的路线是成都市第一条城乡公交线,距今已经有较长的时间。他们确实收到很多群众对于车辆少,路线单一问题,车况差的反映。交管所已经将问题纳入改进计划,预计今年年底就会有所改善,将会有80%的新车替换现在的车,车辆数目也有望增加。

    观察

    “大成都”也需从“小处”着眼

    成都一、二圈层正在组成一个巨大的中心城市,“大成都”将拥有完善的城市功能、产业功能和相对完整的城市系统。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统筹城乡的进一步推进,城乡居民的出行需求日益增大,城市公交向周边区域延伸服务,城乡客运积极地将班线向城市延伸,成为一种趋势,城乡公交一体化提上议程。


    但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导致了现实中城乡公交的二元分割,造成了目前城乡结合部普遍存在的基础设施配套与服务相对滞后、交通运力不足等问题。要实现中心城区与区县之间公共交通的无缝对接,这不仅需要道路、交通、公交等各个部门企业的协调配合,更需要中心城区和区县各级部门的统筹规划管理。只有加强各级政府对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加大相关部门统筹协调力度,才能真正做到城乡交通一体化,消灭公交盲点,为百姓出行提供便利。

    面对城乡交通一体化的浪潮,不必担心是城市公交“吃”了城乡客运,还是城乡客运“吃”了城市公交,这是一次通过资产重组,创新模式,实现多赢的过程。从“各管各”到统筹管理,从只有“野的”满街跑到哪里都有公交车,从上车难乘车挤到方便快捷地到达城市的任何角落……考验的是政府的执政能力,考验的是主管部门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为普通百姓出行创造便利,让大成都在城乡一体化的深化中立起来。

(值班编辑:王野)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