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动态信息 >> 新闻正文
八旬“老公交”讲述 30辆公交车这样“变脸”
文章来源: 龙虎网 发布日期: 2011年3月23日
分享按钮

    现在公交车的发动机都是内置的。但上世纪50年代之前的公交车,发动机都是外置的,也就是说发动机安装在车身之外。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让车辆更加美观、漂亮,江南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市公交总公司的前身)进行了一次“改革”,将30辆雪佛兰由“短头车”改为“平头车”。当年,负责该项工作的老公交人崔贵龙今年已82岁了,昨天他向记者讲述了30辆雪佛兰公交车“变脸”的全过程。

    在公交系统一干44年

    1945年2月,十几岁的崔贵龙进入已迁至贵阳的江南汽车公司成了一名学徒工,学习汽车修理。这是崔贵龙第一次走进江南汽车公司。

    “我当时学修理,每个部分都要学,师傅叫干啥就干啥。”崔贵龙对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大概干了半年多抗战胜利了,江南公司决定迁回南京。”1946年,崔贵龙作为第一批人马随队从贵阳经安徽宣城乘摆渡船连人带车回到了南京。

    到南京以后,崔贵龙开始主要学习修理发动机。可是好景不长,到了1948年底,公司因为内战经营不善而亏损严重。“那时公司有一个‘以车抵债’的做法,把车子按人分配好出去跑运输。我本来是分到汽车的,但是被国民党军队征用了。”这下就没了车子,当时年仅20岁的崔贵龙被公司裁员了。

    没了工作,吃饭都成问题的崔贵龙为了混口饭吃报名参加了工人政治学校的学习。这一直持续到1949年南京解放。当年10月,江南汽车公司把被征用的车子重新收了回来。“正好公司需要会修理的工人,我就去了。”崔贵龙再次进入江南汽车公司。

    “到了1952年时我就转做政工干部了。大概是1956年的时候我在江南公司的汽配厂当书记,正赶上汽配厂被从江南公司划出去了,这下子又从江南公司出去了。”1962年,汽配厂又重新回到了江南汽车公司,并更名为南京市公交公司。此后,崔贵龙一直留在了南京公交总公司,一直到1989年退休。

    从1945年到1989年,崔贵龙在南京公交工作了44年,“我三进两出,终究还是公交人啊!”崔贵龙老人说。

    参与公交车的“变脸”

    聊起自己的工作,崔贵龙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参加过1953年对公交车的车貌改型,他们则称作“对公交车进行‘变脸’”。

    老式的公交车全是从外国进口的,都是发动机在车厢前面的短头车。这样的公交车不仅外形不美观,还容易使车厢外的发动机损坏。

    “公司决定改变车貌,将‘短头车’改成‘平头车’,也就是给车‘变脸’,好让公交车更漂亮些。”崔贵龙说,他当时负责组织“短改平”工作。“当时对从上海运来的30辆报废短头雪佛兰汽车进行改造。”参与整个车型改造的主要由木工、修理工、钣金工三个工种,车头的改造是难点。

    要把外置式发动机改为车厢内置式发动机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件困难的“技术活”。“好在车身主体都是木质结构,”崔贵龙介绍,“工人们就一点一点地试着改。”最终,在不改变车底盘的情况下用木质结构重新组装了车头。

    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把发动机按在车厢内,驾驶员的位置就要向后挪动,而车底盘是固定的,排挡无法随着驾驶员的座位移动。这样一来排挡太短了,不便于驾驶员操作。“最后我们想了一个‘投机’的办法,直接加长排挡的长度,让驾驶员能够得着。”崔贵龙说,当时技术条件有限,没有图纸,甚至没有科学的数据作支撑,工人们就凭着经验进行改造。

    改造完成的30辆雪佛兰全部投入了下关至建康路的1路线的运行。

(值班编辑:王野)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