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笔者了解,在天津,每天上下学的时候,经常能在一些小学门口看到这样的情景:有的私家车里坐着三四名学生,司机按照路程每月收费,按时接送学生,这些司机有的是在网上发布信息,招揽几名住在一条线路上的学生,有的是挂靠在一些校车公司,但有一个共同点——都是黑校车。
除了安全性能之外,校车还需要有统一的标识,让其它社会车辆司机一眼就能认出它来
10月14日,云南交警巡逻中队李警官在白龙路对车牌号为云A6XXX2的盘龙区博英学校校车例行检查时,发现该辆核定载客19人的中型客车,实际载有47人,其中44名该校小学生,2名教师,超载147%!当天下午3点25分,长沙市万家丽路板塘小区前的路口,一辆白色面包车和一辆轿车迎面相撞,面包车司机直接飞出车外,车内的8名孩子幸未受伤,但是吓得哇哇大哭,目击者推测这辆白色面包车是一辆改装的幼儿园校车。
各国对于校车安全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和相应保障措施,为制止校车违章行驶和减少学生乘车安全风险,黎巴嫩内部治安部队司令里菲10月13日就发布命令,黎巴嫩公立和私立学校校车都必须配备安全员,根据规定,中小学生乘坐的校车必须要有校方指派的保安员陪同。校车严禁超载,中间过道必须保持通畅,以便学生无障碍通行。
其实早在2010年7月1日,我国首部强制性校车安全国家标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就已经正式颁布,对专用校车安全标准进行了详细而明确的强制性规定,成为中国校车发展进程中的标志性节点。向“国标”看齐,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各级各部门常抓不懈,笔者建议,应重点抓好四个关键环节。
严格制度
向“国标”看齐,要严格制度管理。建议各地在认真执行国家《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的基础上,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统筹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校车工作基础,研究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中小学校车管理实施意见。一是要摸清底数。制定实施意见和操作细则不能“一刀切”,要本着“安全第一、因地制宜”的原则,区分省级城市、中等城市、县城、镇村几个层次,进行拉网式检查,详细了解掌握各地校车的数量、运行时间、行驶线路等情况,并建立基础台账。二是要联合行动。建议成立由各级政府牵头,安监、教育、公安、交通、财政等有关职能部门组成的校车安全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校车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依法严厉打击“黑校车”。三是要规范管理。建议借鉴推广济南、哈尔滨等地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由交警、交通部门将审验合格的校车统一喷涂外观标识或张贴校车标牌,定期对校车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决不允许上路。各级交警、交通部门应加强对校车行驶路线的合理规划和巡逻管控,学校附近道路要科学设置测速点、减速带,保证学校周边的交通秩序。在日常执法检查过程中,带有校车标识的车辆享有优先通行权,保障校车出行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