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红火的美的工业园如今还较为冷清,不久后或许会再度热闹起来。
“没有任何征兆,美的客车似乎一夜之间就消失了。”这是2009年7月,媒体对比亚迪公司以6000万元的低成本出手并购停产多时的湖南美的客车时的描述。在此之前,也就是2008年12月,美的客车在昆明的整车生产基地就已宣布停产。美的集团投资20亿元启动的云南造车计划也宣布夭折,“力争在3~5年内进入中国客车行业前列”成了一句空话。
沉寂两年后,工业园又有了新主人。上周,记者多方打探,由于项目处于保密阶段,并未落实接盘方的具体资料。据了解,工业园区新的归属者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今后将开发电动汽车。业内人士表示,2010年全国大小汽车企业都把战略重心放在新能源车领域。从我省情况来看,自东风云汽宣布新能源客车研发成功起,本土整车企业也开始参与竞争,工业园的新东家与东风云汽肯定也有共同市场谋略。采访中,多位专家分析,港企来滇生产新能源汽车,市场战略布局一定不仅在云南。3年前,美的客车提出立足云南、辐射西南、西北、华南,开拓东南亚区域布局的思路。这一思路也许正是工业园“死而复生”的关键。
现场观察 “空城”将重获新生
两年多来,昆明市高新区美的集团(昆明)工业园大门紧闭,锁门的大铁链早已锈迹斑斑。上周,记者发现闲置已久的厂房里传出阵阵敲打声,“美的汽车工业园被另一个汽车生产厂家接手了,6月26日办了移交手续。6月27日一早,陆续有施工队开始翻修厂房,新的厂家是准备在这里生产电动汽车。”园区保安老陈告诉记者。
一直以来,偌大园区里只有20来个保安,自从美的客车停止生产,保安老陈和他一帮同事的薪水都由高新区政府支付,“下个月起,我们就要拿新东家的工资了。”眼看守了两年的“空城”又将重获新生,老陈一脸期待。
工业园兴衰 家电企业造车难过技术关
2005年,国内客车市场涌入大批新兴企业,美的就是其中一家。2007年,客车行业明显进入残酷的淘汰阶段,包括美的在内的多家客车企业“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高调进入,高薪挖人,一切换来的结局只不过是年产1千多台中巴和公交车的命运,甚至到了考虑是否需要继续干下去的境况。
采访中,记者联系了多位汽车媒体同行,“美的客车进入云南后,明确表示企业将在短期内跻身国内客车生产前列,而且还造出了客车的样车,当时昆明本地媒体都做了报道。但没过多久,关于美的客车昆明基地的消息就渐渐淡出。其生产的产品以及销售的问题更是无从考证。”一位多次采访过美的集团(昆明)工业园的同行透露。
由于美的客车长沙基地已被比亚迪收购,难寻当时参与项目开发的相关负责人。美的集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年美的进入客车行业,是通过收购老客车企业进入的,这并没有错。可问题是,美的不懂得利用原有企业的资源,只想要一个造车的牌照。“美的刚开始进行生产,就生搬硬套把生产电风扇的那一套照搬了过来,毫不考虑客车的生产规律、生产特点。主要原因在于管理人员都是从美的电器过来的。”
据《中国汽车工业产销快讯》统计表明,2008年1~5月,美的客车产量为594辆,从6月开始产量变成零。美的客车全面停产的导火索是沙特取消了一份500台的大订单。这也说明客车企业在经营上的脆弱性。
美的客车宣布停产,长沙基地已经被比亚迪低价收购,而昆明基地则尘封两年无人问津。
在滇造车优势 桥头堡战略带来发展机遇
如今,工业园紧闭的大门再次打开,又有汽车生产企业进入,诚如专家所言,云南汽车制造业还是有可为的。至少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口岸优势就是不少企业相中的区位因素。
一汽通用红塔云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东云在今年曲靖市“两会”上提出了《关于加强曲靖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建议》提案。世博车市总经济师车银川介绍,一汽红塔生产的轻卡、微型营运车以及零配件都有出口,而且市场发展空间还很大。周东云也认为,“桥头堡”战略的提出,对于云南汽车产业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战略发展机遇。
云南的区位优势不仅仅只面向东南亚、南亚国家,在国内范围看,日渐成熟的西南、西北汽车市场也是各大品牌的掘金地。“云南区位优势明显,但不能否认在物流运输方面存在弊端。可是,对于任何一个品牌而言,选择在某地建厂,更多考虑的是当地以及周边消费能力的问题。当云南成为这样的地方,包括上海大众也不会排斥这样的市场投入。”上海大众云南商务处的总经理范文煦说。
采访中,不少业内专家坦言,美的客车的停产确实暴露了其企业的种种弊端,但从发展思路来说,其早在2005年就提出云南制造客车卖出国门的想法很“前卫”。
市场分析 出国门优质低价品有竞争力
以越南汽车市场为例,据越南工业部工业政策战略研究院报告预测,2005年越南汽车市场需求量将达14.5万辆/年,2010年为25.6万辆/年。可以看出,越南国内汽车市场具备一定潜力。
可按照越南目前自身汽车生产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其需求,记者采访了多位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4S店负责人,据介绍,因为越南汽车企业组装能力有限,平均实际产量仅达设计能力的18%,且各种汽车散件、零件几乎都从国外进口,因此市场售价远高于同类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
越南从中国进口的主要是载重汽车和客车零配件,中国载重汽车和客车以其价格优势进一步扩大在越南的市场份额。越南现代汽车负责人说:“越南市场面临中国汽车品牌、车型、价格和质量的激烈竞争。”
中国质优价廉汽车及零部件产品必将在越南占有明显优势。从我省汽车制造以及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出口情况看,越南、缅甸等国家成为其产品出口的主要对象。
产业方向 可侧重发展零部件出口
“发展较快,容量较小。”这是大家对越南等汽车市场的普遍看法。车银川认为,云南生产汽车和汽车零配件出口东南亚的优势在于,缅甸、老挝、越南等国本身没有生产汽车的大型工业园区。我省出口的这一类型产品确实存在市场空间。但是,市场容量小的问题必将影响产品的推广。
车银川认为,比起整车出口,我省汽车产业更应该发展零部件出口。“东南亚国家存在汽车来源复杂的问题,鱼龙混杂的整车市场不利于正规品牌企业,但是,这块市场中汽车零配件需求量较大,企业可侧重发展。”
前景预测 压力大软硬件亟待升级
周东云就曾表示,目前影响曲靖汽配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企业技术工艺装备能力较差、技术能力弱、人均年产值在12万元至40万元不等,距省外优势企业人均年产值80万元以上有较大差距。
车银川表示,云南发展汽车制造业,客车市场的潜力是非常大的。最近几年,我们国家的公路建设比较快,很多县内早就配备了完整的公交客运系统,对于乡镇公路网络的长途客车需求比较多,发展前景广阔。采访中,包括本土车企东风云汽在内的多家客车企业表示,在发展新能源车的背景下,公交客车市场是一块必争地。
目前,昆明作为云南唯一一个试点城市,已有不少品牌开始谋划开疆拓土。想要与国内客车“巨鳄”们一较高下,其产品技术含量、质量等问题不可回避。“几年来,对于客车行业安全性和环保性的要求在逐渐提升。”车银川坦言,国内外很多汽车制造商都瞄准了新能源客车市场,争取建汽车工业园区。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云南新能源汽车制造压力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