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2月1日才上任的伊顿公司车辆集团中国区总经理王展而言,伊顿变速箱是很有潜力却又面临巨大困难的一块业务。
中国的需求与美国的标准
“中国市场90%的双中间轴变速箱技术均来自伊顿。”这个现状对于伊顿来说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该笑的原因是证明伊顿的双中间轴技术非常适合中国市场,该哭的原因则是偌大的中国市场,虽然用的是双中间轴技术,但在这个市场上,伊顿却很难得分得一杯羹。
伊顿车辆集团中国区总经理王展
事实就是这样,占据中国重型变速箱市场80%以上市场份额的法士特,最初就是引进伊顿的双中间轴技术发展起来的。与法士特的顺利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伊顿在中国的坎坷发展路:在上海的独资公司、与一汽和法士特的合资公司均以失败告终。
王展上任后的第一个举措就是废除了伊顿变速箱服务电话中的英文提示:“我用了一下伊顿的售后服务电话,一接到电话,居然上来就是英语语音提示,可以想象,中国卡车司机一打电话,如果听见在说英语,肯定会骂娘。”废掉英文提示的举措看似不大,却代表了一个意识的转变:尊重中国用户。
伊顿接下来的一系列变化都遵从着一个原则:以中国客户的需求为导向,而不是完全照搬美国的技术和制造工艺,甚至是服务方式。“我现在重点要抓的就是创造客户导向的企业文化。”王展说道,“包括从机构设置,到产品研发,以及市场建设等方方方面都要以客户为导向”。相比以前什么都严格按照美国标准,王展正在逐步建立中国的市场标准体系。“客户需要什么产品,我们的技术团队就研发什么产品;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反应速度,我们的部门机构就要以‘如何能在短时间内满足客户需求’为原则进行设置。”王展这样叙述伊顿现在的原则。
为了提高伊顿对中国客户的响应速度,伊顿在各个方面都更加的“中国化”,包括伊顿变速箱售后服务主管也换成了精通变速箱技术的中国小伙子黄伟。“他的技术很棒,对用户需求很了解”。王展对黄伟称赞有加,他认为,虽然黄伟的学历和资历相对于美国技术专家而言不足称道,但是,一直在市场一线工作的黄伟对中国用户更有帮助。
美国的品牌与本土产品的价格
更大的动作接踵而来:伊顿和北汽福田结成战略同盟,成为福田欧曼CTX的标配变速箱和离合器供应商。CTX是欧曼最新升级的世界级重卡,采用的是全球黄金供应链:康明斯动力,皆可博制动系统、伊顿变速箱、伊顿离合器、德国ZF转向机等核心部件。跟欧曼产品提升愿景同步的是,伊顿希望在中国有更好的表现和更多的销量。
福田汽车与美国伊顿公司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我们的目标是要让CTX在重卡里‘唱主角’,影响力越来越大。”王展这样告诉记者。为了这个目标,伊顿不但在产品上最大限度满足CTX的需要,在价格上更降到了跟国内品牌变速箱同样的价位。对于一个还有大量进口件,生产设备、工艺都按照美国标准进行的伊顿变速箱而言,跟国内变速箱价格看齐,不但意味着不赚钱,甚至还是赔钱。这对于伊顿变速箱其实是背水一战,因为这种价格策略,要求伊顿变速箱必须在产量达到相当大程度后才可能是赚钱的。伊顿所做的恰恰是承担了这个风险:先降价,再提量,进而转赔为盈。这一切,表明了伊顿变速箱扎根中国市场的决心和勇气:不计较眼前的得失,相信自己未来的销量增长。
通过和欧曼的合作,伊顿变速箱与中国用户更加贴近,伊顿甚至通过欧曼的商旅游活动,把重卡意见领袖们请进了在无锡的变速箱独资工厂。让用户参观工厂的同时,王展还听取了用户意见,并当场找到相关负责人,即刻安排了产品的改进。
全配套体系加速
一切都在提速:接听用户电话的速度、响应用户要求的速度、生产的速度、改进的速度……随之上升的是销量的增长速度:虽然刚刚登陆市场3个月,但搭载伊顿变速箱和离合器的欧曼CTX重卡,销量已达五六百辆,月均销量将近200辆。“伊顿变速箱同比去年增长了4倍,预计明年还会增长4倍。在未来5年内,伊顿将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对未来,王展充满了信心。
“伊顿现在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变速箱的生产能否满足欧曼CTX的生产需求。但是,伊顿一定能够完成。”王展这样告诉记者。目前,伊顿无锡工厂的卡车变速箱及离合器年产能都是6万台,“预计明年这个产能将达到满额。”王展自信地告诉记者。
对于现在的伊顿而言,作为欧曼CTX的标准配置变速箱,价格与本土产品基本持平,这让它没有了退路,一方面是产品必须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就是如何降低成本和快速提高产量。
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伊顿不但在自己的体系和工厂内部开始了一场变革,更将这个变革延伸到了供应商和服务商的全体系。就在5月28日,伊顿召开了供应商大会,会上,伊顿将“客户导向”的理念传达到了供应商。同时,不但供应商被调动起来,服务体系也做了变革。借助配套CTX的机遇,伊顿从2010年开始与福田欧曼联合进行一站式并网服务(福田欧曼的售后服务网点遍布全国各地,维修站总数超过1000家)。
适合中国国情的生产和服务方式、快速满足客户与市场需求、价格接轨中国本土产品、更加便捷的服务体系,这个越来越尊重中国市场的伊顿公司,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赢得中国市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