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客车信息网 >> 市场分析 >> 新闻正文
缺陷产品透视:客车安全噱头背后的隐忧
文章来源: 中国客车信息网 发布日期: 2009年8月11日
分享按钮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公路旅客运输量为220.7亿人,占各类运输方式旅客运输量的92.07%。数据的背后是我国客车销量的激增。

    自2006年8月1日9座以上的客车纳入汽车召回范围以来,3年中,只有1起国产客车生产企业主动发起的召回,涉及车辆115台,这与轿车企业每年数十次动辄成千上万的召回车辆相比,存在明显的对比。

    客车的特殊性以及近期发生的一系列客车自燃事件和刹车失灵引发的事故表明,国产客车的质量状况应该引起更深层次的关注,相关生产企业应该在安全性上采用更高的要求。   

    打开国内几大客车生产企业的首页,不乏“安全、可靠”的字眼,有企业甚至将“安全为本”作为企业宗旨。然而,当运行在城市中和高速公路上的国产客车出现一次次事故时,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客车有什么技术和责任心来证实自己产品的安全。   

    安全噱头做到十足

    自从2008年2月《客车结构安全要求》正式实施以来,安全之风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之势,被各大客车生产企业提到了企业文化的高度。占据国内客车大部江山的“一通三龙(宇通、苏州金龙、厦门金龙、厦门金旅)”的安全性宣传更是相关行业报道的热点:

    宇通顺利完成中国客车第一翻的碰撞、侧翻实验……

    苏州金龙将“安全用心”作为品牌主张……

    厦门金龙致力于成为“中国客车专家”……

    厦门金旅把“金色品质”作为其品牌形象……

    “从起码的意识层面来说,这应该算是一种进步。”一位业内专家说出此话时明显有 “给面子”的成分,继续追问下去才明白他的意思:“意识是有了,可是长时间不见行动。”

    确实,在早已用“安全为本”作为企业宗旨的苏州金龙旗下的海格客车上,没有安全带配备,没有全手动的应急门,没有避免乘客遭受二次撞击的其他防护措施……事实上,国产的其他客车上也鲜有见到。问及原因,回答是:“我们已经按照标准制造客车了。”孰不知,一些被动安全设施的配备在国家推荐标准中是有提及的。

    综观各大客车企业的宣传资料,其大肆宣传的都是一些无法量化的安全概念,而对于产品质量、技术、安全指标等可以量化的指标,始终没有拿出让人信服的结论。消费者看到的往往都是年度销售数据,以及以安全为噱头的宣传。   

    销量背后的质量

    据业内媒体报道,2008年宇通销售各类客车27556辆,“三龙”也不时传来出口国外的利好消息。但是仔细分析我国客车的出口分布,不难发现,在东南亚等国家的确经常可以看到中国制造的客车,但在市场化发达的欧美,却几乎没有中国制造。欧洲客车制造商甚至把中国客车与欧洲二手客车,三手、四手客车,甚至五手和六手客车相提并论。

    “中国制造”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已经导致全球各地的消费者在购买中国货之前都要思量再三,中国制造的客车自然难独善其身。

    “其实这种现象的一个合理解释是,整车生产企业只会说安全,但是还没有足够的技术来维护安全。”资深客车媒体人邱京宁坦言:“现在很多客车生产企业在说自己的匹配性做得好,但当我问到不涉及技术的一些匹配性问题时,回应我的是沉默。”

    不管是作为中国客车领头羊的宇通,还是居于客车市场次席的“三龙”,其整车的各个零部件来自不同供应商。整车的安全离不开零部件的质量,但是很少有客车企业会把发动机、变速器、制动设备等关键零部件拿到第三方实验室去测试真正的技术数据,其做匹配性凭借的仅仅是各个零部件的说明书。

    “这种来自说明书的匹配性怎能不影响整车的质量和安全性?”中国客车网一位资深记者表达了他的忧虑。他认为这种来自于理论上的安全性在客车企业销量连年增长的情况下,已经成为了影响客车安全的一个隐患。

    我们也不难理解中国客车为何难以进入欧洲客车市场:低品质的阴影不可避免,安全性受质疑也是情理之中。   

    细节决定安全

    2009年6月深圳发生一起公交车自燃事件,事后追查其故障原因是:“车辆生产厂家的电器线路设计或生产方面存在缺陷和不足,仪表台阻燃材料或电路短路造成车辆自燃。”而这辆自燃的公交车就来自苏州金龙。

    记者注意到,在此事件发生的前后,苏州金龙旗下海格品牌正在举办“安全大讲堂”的全国宣讲。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宣讲中的大量内容是驾驶员操作安全,而客车自身的安全问题少有提及。

    在一些业内专家看来,安全意识的提高只有落实到客车本身,才算企业重视客车安全的体现。

    “其实很多客车的左侧后部还应该有一个安全门,这个安全门在以前从国外引进的很多原装客车上都能看得到,在中国早期的客车上也能看到。”一位业内专家给记者看了一幅国外客车的图片,果然,它比我们国内的客车多了一个完全手动的安全门。

    有了这个安全门,乘客除了在燃爆事故中能获得更多的逃生机会,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当客车向右侧翻倒或落水的时候,乘客可以打开左侧的这个安全门撤离客车。但现在,这个安全门却在很多国产客车上消失了。或许是因为成本,或许是为了追求舒适和美观,“但是在关键时刻,乘客的生命之门,就这样被客车企业忽略了。”不少专家都对此表现出了忧虑。

    世界客车联盟主席鲁克在走访完我国10个客车制造企业后,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客车与欧洲的客车在制造工艺的细节上存在着差距。”

    这与我国客车界一些观点不谋而合:“不管怎样提升客车产品的经久耐用、高性价比、造型美观,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都必须回归于安全,从每一个小细节考虑安全和做到安全才是客车发展之本。”

(值班编辑:吴奇)
信息检索
新闻阅读排行
推荐阅读